酒精相关性疾病的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酒精与疾病的关系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除了对身体造成即刻性影响(如酒醉)外,还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和急性胰腺炎。急性酒精中毒轻者烦躁多语、恶心呕吐,重者可发生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须及时救治。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脏器功能障碍。长期饮酒还被认为是导致肿瘤的原因之一。以下简要介绍酒精对几个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影响。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荟萃分析资料表明,过量饮酒可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是,饮用酒精的量和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呈“J”或“U”型。有研究表明,与从不饮酒的人相比,大量饮酒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而每天少量饮酒的成年人患冠心病的反而风险更小。饮酒与血压也有类似的曲线关系,即每天摄入酒精30g以上者,随饮酒量的增加其血压则显著升高;而少量饮酒者的血压比不饮酒或戒酒者低。但有研究发现,已患严重高血压者,过量饮酒可以增加卒中(中风)的危险性。

过量饮酒损害心脏功能,可增加突发死亡和心律失常的危险。某些健康人在一次性大量饮酒后可出现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多发生在节假日大量饮酒后,故将这种综合征称为“假日心脏病”,系由酒精作用和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停止饮酒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此外,酒精中毒者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也较高,这种因中毒所致的心房颤动若能早期戒酒则能使病变逆转或稳定。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病变的出现和消退均与酒精有关,当终止饮酒后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进一步恶化,而再次饮酒后心衰又复发,此种情况若反复多次发生,将会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损害,以至于终止饮酒后仍有进行性心功能恶化,此即“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酒精性心肌病指长期(5~15年)大量摄入酒精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属中毒反应所致的心肌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研究认为少量或适量饮酒是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但对于这个结论一直充满争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临床干预研究等不同方法学,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二是难以准确区分有害、无害甚至有益的饮酒量阈值,因此也无法准确定义何谓“少量”或“适量”饮酒;三是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均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酒精是在胃肠道吸收,因此胃肠道首先接触的是高浓度的酒精。酒精对消化道黏膜和腺体有刺激作用,会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等。由于酒精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也是一种肌肉毒素,因此可以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异常。

急性酒精中毒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导致急性胰腺炎。慢性酒精中毒亦可导致胰腺组织损伤,表现为胰腺纤维化,这种损伤在临床上有胰腺炎表现之前就早已存在。

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吸收入血的乙醇在肝内代谢过程中,可造成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从而干扰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同时也影响肝脏的正常解毒功能。乙醇代谢中间产物乙醛是一种非常强的反应性化合物,可通过产生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导致肝脏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从而引起肝脏损害。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从单纯性肝脂肪变、酒精性肝炎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一系列肝脏损害。在发达国家,酒精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在我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在临床上所占比例近年来也明显增加。

3.对营养和代谢的影响

由于1g酒精含有7.1kcal热量,故从理论上来说饮酒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系统文献综述发现,大型横断面研究及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短期实验性研究亦未得明确的趋势,总的结果是不能确认饮酒和体重增加之间的关系。但分层分析显示大量饮酒者可能伴有体重增加(特别是饮高浓度烈性酒者),而少到中量饮酒(特别是饮葡萄酒)可能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长期大量饮酒尤其伴有酒精性肝病时常合并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由于酒精摄入增多,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减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也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大量饮酒可造成肠黏膜的损伤及对肝脏功能损害,从而影响几乎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严重时还可导致酒精性营养不良,表现为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大量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提示,饮酒与糖尿病之间也存在着“U”型相关关系。过量饮酒增加糖尿病发病率,而适量饮酒可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轻到中度饮酒的范围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过量饮酒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且与饮酒的种类有一定关系,烈性酒最易导致糖尿病,啤酒次之,葡萄酒致糖尿病的风险最低。

大量饮酒可以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强度降低。其主要机制多样,包括成骨减少,同时伴有破骨活性增加,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脂肪总量减少伴有骨髓中脂质成分增加。目前认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PPAR-γ)活化、RANKL-RANK信号通路活性增强、Wnt信号通路受抑制及低瘦素血症均与饮酒所致的骨量减少有关。

4.对神经及肌肉的影响

许多人认为少量酒精能使人自觉振奋、机警、注意力集中,但是实际结果是少量酒精即有镇静作用,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大脑功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短时间内饮酒太多会造成语言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甚至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长期饮酒最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和大脑组织的病变。有报告显示部分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和科萨科夫精神病(Korsakoff psychosis)是与饮酒关系最密切的两种严重神经系统表现。

大量饮酒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是记忆和执行功能受损,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和大体结构上有顶叶受损(prefrontal and frontal damage),但也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少量到中量饮酒者心脑血管和痴呆发生率降低。必须注意由于研究结果不一致、混杂因素多,且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与酒精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资料来证实。

过量饮酒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而且这种危险性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炎。由于酒精可损伤神经干细胞,因此酒精对于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影响比对成年人更大。

长期过量饮酒者,在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横纹肌溶解症。而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肌萎缩和肌无力。

5.对生殖系统及对胎儿的影响

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肝损伤,从而使性激素的比例失调,对妇女可引起停经,对男性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饮酒可影响胎儿发育。酒精可损害生殖细胞,使受精卵质量下降,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酒精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直接毒害胎儿,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或胎儿畸形。荟萃分析表明,大量饮酒(每天 >18g酒精)可导致低出生体重、早产和小于胎龄儿。妊娠头3个月对酒精最敏感,但整个妊娠期酒精均有害。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 alcohol syndrome)是一系列改变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包括一组特殊的颅面改变、生长迟缓和行为异常。

6.饮酒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

大量饮酒与许多肿瘤的发生风险有关。文献综述表明,大量饮酒(≥40g酒精)可使口腔和咽癌、食管鳞癌增加5倍,喉癌增加2.5倍,结直肠癌、乳腺癌增加50%,胰腺癌增加30%;即使少量饮酒(≤10g/d)口腔和咽癌也增加20%,食管鳞癌增加30%,但不增加喉癌、结直肠癌及胰腺癌的危险。

饮酒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乳腺癌风险。饮酒可增加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通过雌激素受体起到致癌作用,乙醇代谢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水平升高可导致氧化应激,转甲基障碍可导致表观遗传学异常,维A酸水平降低可导致细胞周期改变。

大量饮酒导致胰腺癌的机制可能是加强了吸烟、营养不良、慢性胰腺炎等因素的致癌作用,同时也可能通过改变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其他机制致癌。

通过对来自中国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饮酒可以增加患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鼻咽癌即口腔癌的危险,但未发现饮酒能增加患肺癌、胰腺癌、十二指肠壶腹癌、前列腺癌和肝外胆管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停止饮酒,肿瘤的高发风险仍会持续很长时间。荟萃分析表明,停止饮酒16年才能使食管癌的风险降到不饮酒的水平;而停止饮酒23年(14~70年)才能使肝癌的发生率降低到基础水平。

(贾继东 李虹伟 王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