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健康服务业已形成结构完整、运行有序且独具特色的体系。美国的健康服务业主要的变化轨迹和特点是:从最初的完全市场机制作用转向政府和第三方逐渐介入,最后再重新强调加大市场机制的作用。

美国的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移动健康医疗服务、医院、物理设施及健康管理等。庞大的医疗保健需求不仅使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而且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研发和生产最活跃的国家。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美国许多城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成为解决就业的支柱产业。据美国劳动统计局数据显示,健康服务业在2002—2012年之间增加了35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即在2002年从业人数的基础上增长了30%。在2002—2012年之间,增长最快的20个岗位中有一半集中于健康服务。这些岗位包括医学助手(增长率59%),医生助手(增长率49%),家庭健康扶助(增长率48%)以及医学记录和健康信息技术员(增长率47%)。健康服务业越来越显现出其作为美国最大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

《美国健康医疗经济》一书中提出“健康极”指标,用来描述美国各主要城市健康服务业的集中情况,以及其在各主要城市的重要程度。研究显示,波士顿、纽约的健康服务业细分市场,如医院、护理、家庭健康服务、一般医生及牙科医生门诊、其他健康从业者办公、健康管理服务等均名列前茅。

(二)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对健康领域的持续重视与投入使其形成较多独具特色的产业。特别是随着日本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养老为基础的保健食品(日本称为“功能性食品”)、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业细分市场迅速发展。健康管理在日本的成功在于其有健全的法律、配套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管理网络,而且国民的健康意识较强。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

1.健康调查

这是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前提,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找出健康管理应该关注的问题并且提供出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

2.健康体检

通过一年一度对居民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手册,记录有关健康的各种情况,对受检者的健康状态做出诊断和群体健康筛选,以期能够早期发现疾病,降低潜在疾病水平。体检项目除了一般检查项目外,还包括心电图、眼底、痰及粪便化验等,同时,还对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起居、工作、饮食、嗜好、家庭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咨询指导。

3.体检后评估和指导

分为群体评估和个体评估。群体评估包括必不可少的检诊结果通知,健康状况咨询和结果报告会,并针对群体中突出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普及有关疾病预防知识。个体评估主要是对检诊中发现的异常者采取进一步的康复措施和治疗。

4.健康增进活动

这是一种大众性的自我健康管理活动,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如何保持和增进健康的问题而展开。目的是创造全民健康管理氛围,使每一位国民都生活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之中。

5.健康教育

贯穿于整个健康管理服务活动的始终,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国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启蒙,特别是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使人们了解生活、职业、环境等因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并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引导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除日本外,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在健康服务业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00年,新加坡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最好的健康医疗体系。同时,新加坡发展健康服务业已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新加坡政府将其国家定位成由临床医疗中心与经济医疗中心这两个子中心构成的国际健康中心,致力于成为亚洲地区最有吸引力的健康服务中心。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要维持国际一流的健康服务体系,支付不断更新的健康服务技术和设备,仅仅基于本国450万人口的健康需求是不可能的,因而新加坡努力吸引国际健康旅游者的国家营销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保持本国健康服务体系的水准,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是一种以外养内的策略。

印度的Apollo医院与泰国的Bumrungrad医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医疗经验,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健康旅游者。韩国整容业发展迅速,除庞大的本国市场外,近1/5的消费者来自中国,1/3来自日本,整容行业增加值已经占韩国GDP的4%。

二、国内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13亿人口形成了健康服务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体系涵盖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行业,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初步形成,健康产业初具规模。

(一)医疗服务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996年,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一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先后确定了全球战略目标及采用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我国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引进和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的理论和技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5万个,其中医院2.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与2014年4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175个,其中:医院增加13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3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3172个,医疗机构不断发展成熟。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业发展

2000年,我国第一批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成立;2004年9月,第一家网上健康管理公司成立;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9月,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健康管理中心;2005年10月,健康管理师正式为新职业;2007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从此,健康管理成为我国居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独立产业。根据中华医学会统计,我国的健康管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其中七成以上的机构是体检中心,其中多数机构能按照健康管理流程提供服务,但不乏“拉大旗作虎皮”,机构各自“圈地”,大小规模不一,自行设立套餐类别和价格,自行进行服务的营销和推广,其标准、规范的制定仍然落后于行业发展。

2009—2013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从732亿元增长到876亿元,增长率在4%~5%左右,并呈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受益于民众健康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增长率也上升到10%以上。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预计将从2015年的10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突破两千亿元大关,年增长率也将从2015年的11.34%增长到2020年的14.82%。随着健康管理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目前服务内容还包括提供健康风险评估服务、提供私人医疗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保健品开发和中医养生“治未病”服务等,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健康保险服务业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立到现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等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办发〔2014〕50号)出台,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其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对因健康原因和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

(四)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意见》指出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健品的需要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保健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保健食品销售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4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大约为1500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呈递增趋势,但是国内人均保健食品的消费仅仅为日本人的1/12,更低于美国的1/17。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上收入(Upper Middle Income)国家,居民消费将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生活质量需要。保健品行业是健康消费升级的首要受益行业,该行业兼具健康和消费品两种属性,直接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保健品从可选消费品转为必需消费品。由于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们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未来,营养健康品将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巨大增长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营养保健市场有巨大增长空间。

此外,健身娱乐也是健康服务业的新亮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黄金周”的出现,旅游、健身、娱乐等产业逐渐发展,由体育健身带动的健康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我国各类体育经营企业2万多家,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更新。

(五)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中医健康观的理论核心是人的健康,《黄帝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以人命重于千金为喻,把“千金”两字作为自己的书名。人的幸福与发展,都必须以生命的存活和健康为前提,而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中独具优势。《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中医药是中国健康服务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与服务技术,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保健理论,“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医疗实践,以及“调心”、“摄身”的养生方法,都是建立内涵丰富、覆盖全部生命周期的中国健康服务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是贯彻落实《意见》制定的专项规划,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规划》指出,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范畴包括:中医医疗服务、中药种植生产与贸易、中医药医疗与保健的设备器械、中医药预防(含治未病)、中医药保健(含保健技术、保健品、保健食品等)、中医药养生、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其他衍生、外延的健康产业、产品和服务。以上10个主要方面,需要卫生与医药部门的主导,更需要社会其他部门的广泛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规划》在《意见》的基础上,重点明确了七项任务:一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二是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三是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四是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五是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六是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七是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吸引境外来华消费,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三、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具备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条件,配套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发展潜力巨大。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2014年全省健康服务业总产出突破2000亿元(较2013年增长14%),根据健康服务业及其支撑产业年均增长15%的速度静态测算,到2020年浙江省健康服务业总产出将达到6000亿元。

(一)具备一批优势产业领域
1.医疗服务领域资源相对丰富

一是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多,门类全,基础好。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360个,其中医院9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6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79个,其他卫生机构173个。二是社会资本办医迈出实质性步伐。据浙江省发改委统计,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省有民营医院462家,占医院总数的51.6%。民营医院床位35243张,占全省总床位数的14.9%。三是卫生人力资源相对充足。截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的医生、护士数分别为3人、2.99人,比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要高。

2.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一批专业化健康服务机构已显现较大的发展潜力。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与韩国最大的健康管理集团SCL合作项目—韩诺健康管理项目于2014年启动。

3.健康信息服务领域,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杭州市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拥有阿里巴巴、创业软件、图特信息科技、联众医疗科技等较多健康信息龙头企业。

4.医药产业领域,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浙江省药品销售总额居全国第四位,在食药保健领域,胡庆余堂、正大青春宝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绿色食品企业与产品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五。“浙八味”等道地药材,厚朴、杜仲等大宗药材及铁皮石斛、灵芝等珍稀药材在全国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5.养老、医疗旅游领域快速发展

发挥协同效应,催生新的服务业态。依托江、海、山、湖一体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丽水、衢州、金华等地兴起规模较大的休闲和养生养老产业。

6.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独具优势

2014年浙江省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全覆盖,该政策使中医院更多地回归中医,2014年公立中医院中药饮片收入同比增长了16.84%。目前全省有公立中医院9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3家、民营中医院59家,中医院的门诊人次占医院的25%左右,这意味着浙江省1/4的就诊者选择看中医。此外,目前,浙江省92.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乡镇卫生院、66.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嘉兴、湖州、义乌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已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为了促进中医药的持续发展,2015年10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15〕103号),计划将中医药知识将被纳入教育体系中,“将相关的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同时,将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举办中医药文化大讲堂,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该《意见》还提出“中医药+旅游”等新的发展思路,将对省内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进行整合,并挖掘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医疗馆等资源,规划开设特色旅游路线。

(二)健康服务市场需求旺盛
1.经济基础较好,城乡居民收入较高,人群健康需求旺盛

2014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242元,城乡居民对优质健康服务需求强烈;高收入人群庞大,福布斯《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浙江省千万富豪有4.1万人,居全国第二位。较多的富裕人群对个性化健康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较大。

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基数庞大

2013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945.08万人,5人中有1人是老人。同时,浙江省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显著提高了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务的保障程度,为健康服务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消费基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发展平台初具规模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已显现集群化趋势:医疗服务主要依托杭州、宁波、温州、浙中城市群等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形成较为集中的医疗服务集聚区,如杭州市上城区医疗服务业集聚区;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健康休闲养生养老行业逐渐崛起,初步在杭州千岛湖、金华、丽水、衢州等地形成集聚规模;健康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软件开发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集聚体。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杭州特色中药保健产业集聚区、金华“浙八味”培植基地、丽水高品质“菌菇”培植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生物产业已形成湖州生物制造、金华天然药物、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