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24 病毒性脑炎
【病例介绍】
患者,男,44岁。发热伴行为异常23天,右侧肢体无力6天。患者无诱因于23天前出现发热,行为异常,认知力、理解力下降,6天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情感淡漠。于当地医院行抗病毒、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既往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无特殊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压力200mmH 2O,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10×10 6/L,葡萄糖正常,氯化物102.2mmol/L。
【影像学检查】
影像所见:
病灶广泛,累及双侧大脑半球多个脑叶;病灶呈斑片状分布,累及脑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脑回轻度肿胀;病灶在DWI上呈脑回状略高信号;病灶区MRS见宽大倒置乳酸峰。(图1-24)
图1-24 病毒性脑炎
A、B. T 2WI横断位;C. T 2FLIAIR横断位;D. T 2FLAIR横断位;E. MR增强扫描横断位;F. MRS;G. DWI;H. ADC图
【可能的诊断】
A.急性脑梗死
B.病毒性脑炎
C.线粒体脑肌病
D.大脑胶质瘤病
E.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正确答案: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概述】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脑实质为主,并经常累及脑膜(脑膜脑炎),有时还可累及脊髓及神经根(脑脊髓炎、脑脊髓神经根炎)。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其次为肠道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
【影像诊断思路及要点】
(一)临床特点
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二)影像诊断要点
病毒性脑炎MR 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特征性的MR表现多出现在发病后2~4周,病毒性脑炎早期DWI可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常规MR可无任何异常或有轻度变化;随着疾病发展,ADC值逐渐升高;至疾病后期,由于T 2穿透效应的影响,DWI呈稍高信号,而ADC值较正常脑组织升高。
(三)鉴别诊断
1.线粒体脑肌病
本例支持点:亚急性起病,患者身体矮小,不喜动,病灶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MRS见倒置乳酸峰,DWI上呈略高信号。排除点:不具备MELAS的典型临床及影像特点,典型者临床上多以癫痫起病,多在儿童青少年期起病;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性、非对称性、迁移性脑梗死样病灶,多见于脑后部皮质,呈脑回样层状异常信号。
2.急性脑梗死
排除点:临床上:亚急性起病,无明确局灶性功能障碍;影像学:病灶不按照脑血管分布区分布,病灶边界模糊,DWI上病灶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
3.大脑胶质瘤病
大脑胶质瘤病的病灶以白质改变为主,灰白质交界不清,轻度占位效应;胼胝体受侵弥漫性肥大是该病的一个显著特点;MRS上病灶区NAA减少,Cho升高。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特点:病程具有慢性反复性和进展的特点,常合并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影像特点:病灶多呈斑片状,大小不等。信号特点:类梗死灶;幕上多见,多数病灶位于深部灰质及皮质下,呈斑片状强化;DSA是“金标准”,多累及2~3级血管,狭窄及扩张交替出现。
【小结】
亚急性起病,发热病史,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多脑叶受累,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区的斑片状病灶,DWI上呈略高信号,首先考虑病毒性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