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案例诊断思维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19 前颅窝神经鞘瘤

【病例介绍】
患者,女,46岁,主诉头晕1个月。
【既往史】
胃溃疡、子宫肌瘤。
【体格检查】
无特殊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
【影像学检查】
影像所见:
CT软组织窗示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骨窗显示筛板未被侵蚀。MR T 1WI低信号,T 2WI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呈颅内脑外-颅外沟通病灶。(图1-19)
图1-19 前颅窝神经鞘瘤
A. CT软组织窗横断位;B. CT骨窗横断位;C. T 2WI横断位;D. T 1WI横断位;E. T 1WI矢状位;F. MR增强扫描冠状位
【可能的诊断】
A.脑膜瘤
B.血管外皮细胞瘤
C.嗅母细胞瘤
D.神经鞘瘤
E.转移瘤
正确答案:神经鞘瘤
前颅窝神经鞘瘤
【概述】
前颅窝神经鞘瘤(schwannoma of anterior cranial fossa),罕见(第Ⅰ、Ⅱ对脑神经为大脑白质纤维束,无神经鞘),其起源不清。通常累及感觉神经,很少累及运动神经。
【影像诊断思路及要点】
(一)临床特点
无特异性,神经压迫症状为主。
(二)影像诊断要点
前颅窝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典型,CT上多为混杂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大多边界清。三维重建可显示前颅窝底筛板是否被侵蚀或破坏,有助于了解肿瘤起源部位。MR上肿瘤实质部分在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混杂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显著增强。前颅窝神经鞘瘤最突出的特点是囊实性混杂成分多见,体积一般较大,常伴有广泛瘤周水肿带,钙化少见。
(三)鉴别诊断
1.嗅沟脑膜瘤
生长部位、钙化上类似,也可以囊变。脑膜瘤增强后宽基底、脑膜尾征,筛板一般不被侵蚀或破坏。此病灶无宽基底及典型脑膜尾征,而且呈颅内外沟通占位,这几点不支持脑膜瘤。
2.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高峰年龄是10~20岁及50~60岁。病灶位于鼻腔顶部及筛板区,侵犯筛窦,有骨质破坏,远处转移常见。
3.转移瘤
一般有原发病史,年龄较大。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小病灶,大水肿”。MR上肿瘤呈T 1WI等低信号,T 2WI高信号,T 2FLAIR高信号;黑色素瘤、出血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块状、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4.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少见的脑外肿瘤,中年人多见,容易复发、转移。枕部最常见,累及大脑镰、小脑幕及硬脑膜窦、颅底。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皮细胞瘤形态更不规则,钙化少见,容易出现出血、囊变、坏死,更易侵犯脑组织,可有骨质破坏。
【小结】
前颅窝神经鞘瘤罕见,且并非起源于第Ⅰ对脑神经,当占位为边界清楚、颅内外沟通、颅骨边缘清晰,无典型宽基底及脑膜尾征时,应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此病灶位于前颅窝底与筛窦区,属于脑外颅内外沟通占位,其周围骨质光滑、有硬化缘,故为良性病灶,所以排除嗅母细胞瘤及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