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技术,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以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当前的困扰,每个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可通过不断地实践获得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又是一门艺术,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并不能把危机干预发挥到艺术水平,一位卓有成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具备以下特征。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
一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否处理一个危机事件取决于他是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不管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机情境中都能够保持坚强、乐观,有效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保持稳定、一致和完整。一个完整意义的人应该从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中借鉴学习,通过专业化训练和职业指导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坚定,从而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当事人度过危机事件。
一个完整意义的人应该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刻意去寻求创伤事件。首先,生活经验本身并不是成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充分条件,虽然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很多志愿者、社会人士乃至专业工作人员积极热心地投入到帮助当事人工作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相似的危机情境,他们能深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当事人当前的反应状态。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背景作为资源,去跟当事人进行更好地沟通,减少当事人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阻抗;其次,生活经验并不总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帮助作用,有时它会成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阻碍。例如,曾经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在女当事人身上看到过去软弱、讨厌的自己,为了缓解自己的恐惧或发泄自身的愤怒,对当事人大加指责甚至讽刺,责备当事人迁就自己的丈夫,不能果断地结束这种病态的两性关系。这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将自己的问题与当事人的问题混为一谈,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过多地投射到工作中,这种负移情不仅对当事人毫无帮助,反而会加重当事人的痛苦。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只有成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将这些生活经验整合进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中并引起自身积极的变化,才能利用自己的心理资源去更好地帮助当事人。
一个优秀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具备充分共情的能力,以当事人为参考框架,无偏见地深入他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去体验当事人的情感、察觉当事人的思维,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并不需要经历相似的情境,但却能对当事人所体验的恐惧、愤怒、悲伤及脆弱保持敏感,利用专业的职业技巧帮助当事人自我探索,从挫折情境中恢复和成长。
二、沉着冷静
危机突发让人始料未及,带来的往往是混乱和惊恐,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能够在混乱的局面下保持沉着、冷静。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极具挑战性,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因干预对象各具自身特点,各种非预期的事件或危险的情境会时有发生,保持镇静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当当事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处于惊恐、分离状态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最有效的帮助就是自己保持沉着、冷静和镇定,为当事人创造一个稳定、理性的氛围,提供一种有利于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的模式。对情绪处于无序状态的当事人需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并采取各种放松方式使当事人恢复冷静,将危机情况保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情绪波动,有时会有强烈的情绪体验,但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性的思想和行为会使心理危机干预走向失败,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快速的心理反应能力
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它发生突然,需要立即处理,可能还涉及干预对象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危机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具备快速的心理反应能力,必须在有限时间、有限信息的压力下作出正确处理。与一般治疗性干预不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慢条斯理的思考,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潜在的问题,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态度统筹大局,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面对不同的危机情境,有时做出的仅仅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而不是完美、周全的选择,试图解决所有问题的理想化观点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而言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使得自己疲惫不堪,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阻碍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的决断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体验,因为不存在战无不胜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这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坚忍不拔、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
四、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考虑地理学、人口学(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文化特征(民族、语言、宗教等)差异,特别是当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被派遣到不熟悉的地区或完全陌生的地方工作时,可能就会出现语言不通、文化碰撞的情况,任何无意的文化或种族假定,都可能会让当事人不满,甚至拒绝接受帮助。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当事人尽快建立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细微的文化差异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首要条件。
五、创造性和灵活性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在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之前都需进行专门的训练,职业培训会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提供如何组织的指导原则、如何进行系统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和预防控制策略,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不拘泥于规则和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境、对象进行快速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活性地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创造能力与灵活能力是职业培训所不能提供和教授的,因此面对复杂的、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创造性和灵活性都是宝贵的财富。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可以在事前作出预案,但针对什么样的危机事件对应怎样的应对方式的固定模式是没有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对危机中不断出现、不断变化的问题作出灵活地反应和处理。同时,还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与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结合起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六、充足的体力、精力及耐力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并非在安静、舒适的心理咨询室,灾难发生后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多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体力。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曾辗转于北川、都江堰等多个重灾区,爬山路、住帐篷,体力消耗极大,同时他们的生命安全还可能会受到威胁。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模式与传统心理咨询的预约制完全不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特别是在当事人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超负荷地进行工作,这种高强度运转却又得不到及时休息的工作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亲临灾难现场,目睹一幕幕生死离别的场景,接触的是灾难暴露人群,时常感受死亡给人带来的巨大伤痛,工作中经常充斥着负面的信息和情绪,而这不可避免的会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强烈的冲击。此外,心理危机干预通常是公益性的工作,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主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当事人以被动求助为主,如果当事人的心理卫生意识较差,那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要承受当事人对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的误解和他们抵触、敌对的情绪。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体力、精力和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需求,尽快适应周身环境,防止工作过劳和替代性创伤的出现,保有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
七、成长潜能
心理危机的成功解决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帮助当事人把握现状、有效地应对危机,减少灾难带来的心理伤害,更高层次的结果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引导当事人对危机事件进行重新认识,获得应对技巧和策略,从而获得成长的可能性。在危机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也可能会获得自我成长,其前提条件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有成长和变化的意愿,这样每次的心理危机干预才能转化为内在的建设性潜力,自我成长才能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而完成。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自我成长是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决定干预效果的重要条件。罗杰斯认为“要想促进他人的成长,个体自己首先必须要不断成长”,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保持自我觉察,促进个人成长,迈向专业技能的更高水平。
八、其他特征
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除了具备上述的核心特征,还需具备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和接受现实的态度;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善良、诚实、富有责任心;热情、积极、尊重他人;勇敢、果断、有胆略。
【本章小结】
危机事件发生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对危机对象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成功的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具备其他特征,如丰富的生活经验;沉着、冷静;快速的心理反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创造性和灵活性;充足的体力、精力及耐力;成长潜能等。本章还从危机干预前的准备、紧急心理援助、心理康复与重建三个阶段阐明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着重阐述了紧急心理援助阶段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简单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恢复自身心理平衡状态的分享与回馈技术。
(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