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对无穷宇宙和人类思想的探索一直是促进人类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然而,面对人类大脑这个“心灵”及“精神”的载体和大自然亿万年不断进化的结晶,我们曾始终无法找到客观、有效的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当这个精密的中枢出现问题而表现出思维、感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时候,人们总是束手无策。而精神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日趋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数据,在世界疾病负担排行榜前5位的疾病中,有4类疾病是精神疾病,这些疾病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更严重的是,由于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缺乏认识,导致公众,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群,对精神疾病存在较大的误解。因此,对精神障碍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找寻客观有效的诊断和评价手段已经迫在眉睫。
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为解决一系列临床问题带来契机。从原始社会的开颅探索,再到近现代X线、脑电图、计算机体层成像等先进设备和技术,都无法对人类大脑的正常和异常活动进行活体、无创的客观观察和研究。近30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以及光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观察活体脑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无创研究思维活动的客观手段。采用这些新的影像学技术,人类对精神活动和精神疾病的认识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期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和人类基因组相媲美的脑科学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采用以新型脑影像技术为核心的手段来揭示脑活动的奥秘,找寻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学标记,进而为研究一系列重大神经精神疾病新型诊治措施打下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精神影像学这一新型交叉学科应运而生。
精神影像学是采用以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影像新技术手段来显示正常和异常脑活动状态的影像学分支,是一个医学、心理与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理工、化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领域,其主要目的是以影像学手段来客观、定量地分析人脑活动机制。精神影像学的出现,填补了影像学领域对脑活动和精神疾病研究的空白,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书将着重向读者揭示精神影像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部分心理疾患及常见重大精神疾患研究领域中所获得的发现和新观点。
龚启勇 吕粟 黄晓琦 孙学礼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