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医院感染的认同,是现代医学的进步,它推动了临床医学的拓展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这既反映了不断推出新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抢救与监护)手段的客观需求,也反映了医护人员对广大患者健康利益的高度尊重与关注。“预防、控制、管理”医院感染,不仅是临床医护人员的日常性基础工作,也是医院管理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经常面对的现实问题,并已成为现代医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自1988年以来,参加医院感染的临床活动以及“防、控、管”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医院感染的诊断问题。其原因,一是自己的专业(内科学,传/感染病专业)知识与经验存在局限性,对各式各样背景上发生的涉及面相当宽广的医院感染诊断的精髓或关键把握有时不准确或遇到困难;另一是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的掌握与理解,以及近10多年发表的有关文献与专业书刊涉及的内容需要熟悉和运用,不同的人员(譬如临床主管医师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有时会因此争论不休,有时彼此无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认识或判断,其中焦点之一是未能就医院感染诊断取得共识。对医院感染诊断的共识,就像标准的“度量衡”,能为彼此交流提供“共同语言”。面对此现实,为适应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工作的需求,考虑到它和社区感染的诊断并不完全等同,迫切需要对医院感染诊断做较全面、客观、准确并有一定深度,但又相对简要的阐述,注重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总之,要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也对不同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完成医院感染病的诊断有所帮助。这是编者编写本书的动机和目的。
本书不是诊断学专著或教科书,对理论方面将不做系统的介绍与讨论,力争能成为一本可随时方便査阅的小型工具(参考)书。本书将努力归纳编者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诊断中一再遇到的正反经验。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从不同专业书刊和各种文献上搜集有关资料,包括不少学术团体推荐的指南和向有关专家的求教再加以梳理和归纳,形成初稿后,一方面在本单位有关专业内征求意见,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病例反复核对与修改后定稿。多数章节至少修改过三四次,有的段落甚至修改过五六次。
本书的读者对象不仅是从事医院感染的专(兼)职人员,还有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关注医院感染的医院管理人员等。
考虑到读者的专业背景多样,也考虑到本书涉及的专业较多,不得不尽量对医院感染病相关知识做必要的介绍,以弥补一时难以查阅相关知识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
撰写过程中,我注意到本书的读者可能是不同专业的临床医师,也可能是从不同专业(包括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检验专业、药学专业)转行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尽可能设想他们在实际工作的需求,介绍一些相关的散见于各类医学书刊的知识及资料,以增强实用性,拓展信息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发现几十种新发感染性疾病,有的是新产生的耐药菌株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有的是由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如法国、美国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西非埃博拉河两岸一些村庄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马来西亚森美兰州Nipah村发生的尼帕病毒感染,我国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等,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不仅给诊断带来了新任务,也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它们给医院感染诊断提出的新任务,力争在书中有所反映。
面对上述任务,尽管本人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描述不确切、不全面的地方一定不少,错误或过时的东西确难完全避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有再版的机会将会补充与纠正。
现对编排的轮廓做简要说明。本书的第一篇即总论,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的基础性的共性知识,为叙述具体的诊断做好准备与铺垫。第二篇全面依《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叙述各部位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内容,除此诊断标准涉及的病种外,还酌增若干相关的疾病,但视不同疾病的特点、难点而繁简不一,适当略述少量相关背景知识。考虑到叙述和阅读的方便,排列次序与《诊断标准》有所不同。第三篇以重要病原体引起的医院感染为轴心阐述其特点,结合病原学知识并介绍有关的诊断事项,临床内容则比较简要,可和第二篇各章相互呼应。第四篇则介绍与接受不同诊疗措施相关的医院感染特(要)点,着重介绍引起感染的易感或高危因素。第五篇将分别扼要介绍医疗保健人员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特点。最后是附录,包括《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全文,医院感染相关疾病名词索引,便于日常工作中查阅。
本书在六年多的编写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不断得到其他专业和本专业的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建议及鼓励,有些编排和内容取舍就是来自这些指导与建议,当然本书的全体参编者始终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可见,本书是群体智慧和经验的汇总,而非少数几个人的创造,在本书即将付印前夕,谨向关注、支持、直接和间接帮助过参编人员的老师和朋友,以及我的家人表示真诚的谢意!
汪能平
2015年11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