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与药酒方集萃(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药酒药膳简介

(一)药酒的概念

药酒类药膳包括酒剂、醪剂和醴剂等三类。
酒剂是将食物或中药用酒冷浸或热浸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在传统制法中也有在酿酒过程中加入食品或药材制作的。如传统历史名药酒,《备急千金要方》的“虎骨酒”(虎骨已禁用,现代可用狗骨或牦牛骨代)、《本草纲目》的“五加皮酒”祛风胜湿、强筋壮骨,可治风寒湿痹病、关节疼痛;《集验良方》的“龟龄集酒”温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腹中冷痛、腰膝酸软无力症的调治;《良药佳馐》的“十全大补酒”温补气血,适于体质虚衰、慢性虚损性疾病而属气血不足证的调理。还有近年各地开发出的新品药酒,像“清宫焕春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制)用于年高体弱的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症的治疗;“骨刺消痛液(酒)”(市售产品)适于颈椎、腰椎、四肢关节骨质增生所致的酸胀、麻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的治疗;“劲酒”(市售药酒)用于脾肾不足、阴阳失调等引起身体疲困乏累、免疫功能失调的养生保健。
醪剂包括单纯的醪糟(亦称酒酿)及醪糟与食物或中药同煮两种形式。前者如南北小吃“薏苡仁醪”有开胃祛湿之功,可治脾胃湿阻引起的纳呆腹胀、小便淋浊等症。后者如《百病中医药酒疗法》的“菊花醪”清热平肝潜阳,用于肝火上炎的头痛、眩晕、目赤、烦躁、便干、尿赤等症的治疗;《滋补中药保健菜谱》的“酒酿银耳”滋阴润肺补虚,适于咳嗽无痰、心烦口渴、大便燥结的治疗及补充营养、强身保健之用。
醴剂即以酒来浸泡食物或中药,并添加糖或蜂蜜(若浸制原料富含糖分则不需另加)而制成的液体。另外,习惯上也有把醴剂称为“露”的,这不同于茶饮类药膳中的露剂,应注意区别。此外,醴酒现代亦特指果酒、甜酒,是以水果为主料制成的药膳酒剂。如“杨梅醴”(《偏方大全》)可预防中暑,“香橼醴”(《养疴漫笔》)可治疗慢性咳嗽。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的“参茸补血露”实为醴剂,适用于肾之阴阳虚损、精血不足、瘀血停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诸证及不孕症的治疗。
以上三种,从成分上讲,“酒”主要含食物或中药,“醴”则是在“酒”的基础上还有糖分,“醪”又是在“醴”的基础上尚有酿酒时所产生的酒渣成分(即醅、酒糟或酒酿)。正如张介宾引用《韵义》《诗诂》之语:“醅酒浊酒曰醴”“酒之甘浊而泲者曰醴”。

(二)药酒的特点

药酒药膳用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近现代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都与它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1.加减灵活、配制简单、适应面广
药酒与茶饮一样都保留了汤剂使用加减灵活的特色,同时配制也较为简单,个人容易掌握,自家即可制成,因此适应范围较广。如内科的风寒湿痹证可用“长宁风湿酒”(《新医药学杂志》)、“麻黄桂心酒”(《圣济总录》);冠心病心绞痛可用“双参山楂酒”(《中国药膳》)、“瓜葛红花酒”(《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中风半身不遂可用“黄芪乌蛇酒”(《不知医必要》);咳嗽气喘可用“紫苏香豉酒”(《中国药酒大全》)、“参蛤虫草酒”(《中国药膳》);肝阳、肝热头痛可用“菊花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外科的闭塞性脉管炎可用“乌蛇附芍酒”(《药酒增寿治病小绝招—古今酒疗妙方980》);术后肠粘连可用“牛膝木瓜酒”(《新中医》);跌打损伤可用“跌打万应药酒”(《伤科汇纂》);荨麻疹可用“胡荽酒”《中华药酒全书:学做药酒不生病》;黄褐斑可用“桃花白芷酒”(《浙江中医杂志》);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用“月季酒”(《中药临床应用》)、“当归元胡酒”(《儒门事亲》);乳痈可用“蒲金酒”(《药酒验方选》);不孕症可用“种子药酒”(《冯氏锦囊秘录》)、“参茸补血露(醴)”(《全国中成药处方集》)。还有五官科的耳鸣耳聋可用“聪耳磁石酒”(《圣济总录》);视物不明可用“玫瑰四物酒”(《甘肃药膳集锦》);齿龈炎可用“金花酒”(《景岳全书》);牙痛可用“细辛独活酒”(《圣济总录》)等,几乎涉及临床所有的科目。药酒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而且在养生防病、益寿延年上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像《良药佳馐》的“十全大补酒”能培补正气、提高免疫力,有预防癌肿的作用;“康宝补酒”(市售产品)有益脑强心、补肾健脾之功,能预防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的栓塞。而“清宫焕春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制)、“鹿龟酒”(市售药酒)及“百岁酒”(《归田琐记》)、“长生酒”(《惠直堂经验方》)、“熙春酒”(《随息居饮食谱》)等均有强身补虚、久服延年的功用。
2.药效易于发挥、起效迅速、作用确实
现代研究表明,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溶媒,它为溶解性介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媒之间的半极性溶媒,既可溶解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如生物碱及盐类、苷、糖等;也能溶解许多非极性溶媒所溶解的物质,像树脂、挥发油、醇、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因此酒方中中药的有效成分就易于溶出。另外,酒还有行散气血、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服用药酒后又可借酒的宣行药势之力,提高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促进药物疗效的迅速发挥。譬如有人研究“龟龄集酒”(《集验良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时,同时对比观察了龟龄集原粉、龟龄集升炼粉的影响,发现三种药剂都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功能,并对小鼠溶血抗体的产生有显著作用,但以药酒的作用最为理想。以上说明药酒药效易于发挥,起效迅速,作用是确实的。
3.能够长期保存、携带方便、使用便捷
研究证实,药酒含20%的乙醇有防腐作用,含40%以上的乙醇可延缓许多药物成分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所以药酒久渍不易腐坏,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同时剂量浓缩,携带方便,另外也避免了每次煎汤的麻烦,节约时间,故随用随取服用,使用便捷。
4.内服外用皆宜、费用低廉、乐于接受
部分药酒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如像治疗风寒湿痹证、跌打损伤的“冯了性药酒”(《上海市国药业(广邦)固有成方》)、“跌打损伤药酒”(《伤科汇纂》)等即是如此。药酒还因其有效成分溶出率高、剂量浓缩的特点而节省药材、减少开支,因此群众乐于接受。

(三)药酒的制法用法

1.药酒的制法
药酒的酒剂、醪剂与醴剂制法各不相同。
(1)酒剂的制法:
酒剂一般采用浸渍法,即直接用酒浸渍、浸泡药、食来制作酒剂,包括冷浸制法与热浸制法两种。
①冷浸制法:
即以酒为基料,无需加热,浸渍食物、药材制成酒剂的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或味数不多的酒剂,以及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酒剂的制作,制法简单,尤其适合家庭药酒的配制。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食物、药材置于容器中,或以绢袋盛放原料再置于容器中,按要求放入基料酒后密封,浸泡一定时间。浸泡期间需经常晃动酒器,使原料与酒充分接触而溶出有效成分。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混合、静置、过滤即可。如三仙酒(《种福堂公选良方》)、养生酒(《惠直堂经验方》)、人参枸杞酒(《中国药膳大全》)等。
②热浸制法:
指以酒为基料,需经加热,浸渍食物、药材制成酒剂的方法。适用于味数较多的酒剂,以及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的酒剂的制作,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药酒制法。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食物、药材置于容器中,按要求放入基料酒后密封,然后把装有原料和酒的容器放在水锅中炖煮,至沸后立即取出置常温下浸泡一定时间。浸泡期间需经常晃动酒器,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混合、静置、过滤即可。如八珍酒(《万病回春》)、百岁酒(《归田琐记》)、白花蛇酒(《本草纲目》)等。
③技术要求:
一是基酒的要求:品种上,白酒、黄酒、米酒皆可,而以白酒、黄酒最为常用。浓度上,白酒一般以50~60度为宜,黄酒一般以30~50度为宜,而滋补类药酒浓度应稍低一些,祛风除湿类、活血祛瘀类以及温里祛寒类药酒浓度应稍高一些。二是原料的要求:食物或药材原料要适当加工处理,如拣去杂质、洗净泥沙、切制碾磨、装袋扎口等。原料一般要切成薄片、碎片、小块,或碾成粗末,有的矿石类与介壳类原料还需磨成细粉,但不可过碎过细。粗末原料泡酒,一定要用绢袋或纱布袋盛装并扎紧袋口。三是酒与原料的比例:食物或药材吸水量多的,酒与原料的比例是100g原料用800~1000ml酒;食物或药材吸水量少的,酒与原料的比例是100g原料用500~700ml酒。一般来说,以浸泡后的原料约占全部药酒体积的1/3较为合适。四是药酒浸渍的时间:冷浸法一般需浸泡2周左右,热浸法需浸泡1周左右。植物类原料的药酒浸泡1~2周即可,动物、矿物类原料的药酒需浸泡4周以上,有些贵重原料的药酒可反复浸泡2~3次。一般而言,当药酒的颜色不再加深,表明原料的有效成分已经停止渗出,药酒已经泡好。另外,夏天用浸渍法制药酒时间可稍短一些,冬天用浸渍法制药酒时间可稍长一些。
(2)醪剂的制法:
即酿造制法、加药酿制法,是以米、曲及药、食直接发酵成酒剂的制法。
①制作方法:
方法是谷米以水浸泡,使吸水膨胀,然后再蒸煮成干粥状,冷却到30℃左右,之后加入研成粗末或煎好的药材、食物与酒曲,搅匀后置于陶缸、搪瓷盆或不锈钢盆内,加盖糖化发酵。约1~2周发酵即可完成,然后经压榨、过滤取得澄清酒液。酒液应加热至70~80℃,以杀灭酵母菌及杂菌,从而保证酒剂的质量并便于贮存。
②技术要求:
一是谷米以糯米或黄黏米最好。二是谷米与酒曲的比例:一般以谷米2500g加酒曲100~150g。
(3)醴剂的制法:
这里主要介绍以水果为主料制成的醴酒,即果酒、甜酒的制法。
①制作方法:
方法是将水果洗净、沥干水,切碎或不切碎,一层水果一层糖放在容器内,加白酒或不加白酒,经4周左右即可发酵成酒。取上清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混合、静置、过滤即可。如杨梅醴(《华夏药膳保健顾问》)、桂圆醴(《药膳食谱集锦》)、桑椹醴(《饮食辨录》)。
②技术要求:
一是水果的要求:须挑选新鲜且外表无损伤的成熟果实,软果类常用葡萄、桑椹、草莓、杨梅、猕猴桃等,硬果类常用苹果、桃子、李子、山楂、石榴等。水果必须洗净、沥干水,软果类常不用切碎,硬果类需切碎,石榴要去皮。二是酒与糖的要求:酒,用白酒、米酒皆可,浓度以35度左右为宜。糖,用白糖、冰糖均可,冰糖需打碎。三是水果、糖、酒的比例:水果、糖、酒的比例一般是2︰2︰1,按一层水果一层糖的顺序放在容器内,最后倒入白酒。软果类因其表皮附有酵母菌,故制作醴酒时,亦可不加酒,水果、糖的比例一般以1︰1为宜。四是浸渍的时间:一般需浸泡2周以上,软果类醴酒需浸泡2~3周,硬果类醴酒需浸泡3~4周。浸泡1周糖化开后,尚需经常晃动容器,使原料与酒充分接触而溶出有效成分。
2.药酒的使用方法
药酒的使用方法除药酒制成后直接饮用外,还有以下几种。
(1)煎煮法:
有用酒液或酒水混合液煎煮所用药、食,去渣后饮用;用水煎药、食,煎沸后再加酒液并立即出锅,去渣后饮用;醪糟与药、食同煮食用等形式。如“荆芥豉酒”(《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栀子茵陈酒”(《普济方》)是酒或酒水混合煎煮;“葱豉黄酒”(《偏方大全》)是水煎后再加酒;“鲤鱼醪糟”(《补辑肘后方》)是与醪糟同煮。
(2)调服法:
是药物、食物研粉,用酒或温酒调匀后服用。像“黄土酒”(《圣济总录》)、“肉桂末酒”(《费氏食养三种》)即是。
(3)淋浇法:
即酒煎沸后再淋浇所用药物、食物,或药、食炒热、制熟后用酒淋浇,取药液饮用或浸泡后再服。如“大豆乌蛇酒”(《普济方》)、“茄子酒”(《圣济总录》)均是。
(4)淬渍法:
指所用药物、食物先于火中烧红,立刻入酒中淬渍,取酒饮用。像“铁酒”(《圣济总录》)就属此法。

(四)药酒的使用注意

药酒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用量、不可过服
由于药酒中含有一定的乙醇,而乙醇摄入过量则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必须掌握用量,不可过服,这样才能既发挥药酒的功效,又避免其危害人体。乙醇对人体的损害,是长期大量服用,可致酒精性肝硬化、营养不良与贫血,还有致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心脏的损害等。如酒精能引起肝细胞变性与坏死;同时长期酗酒可致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使肝细胞对亲肝性毒物的抵抗力降低而易受损害,故酒精可致肝硬化;酒精可损害胃黏膜与小肠的超微结构及吸收功能,使硫胺素、维生素B 12、叶酸等的吸收减少,故酒精可致营养不良与贫血。饮酒的安全量,经研究认为是每千克体重每日1g以内,而每千克体重每日饮服若超过2.5g则对人体的损害会显著升高。据此,相当于60kg体重的人,每日饮60度的白酒100g是为上限,为了安全,应限制在45g以内。
2.三因制宜、辨证用酒
三因制宜,指要根据季节气候时间因素、地理环境特点以及人体生活习惯、性别年龄的差异,考虑药酒的运用。
因时制宜,如《备急千金要方》就主张药酒宜在冬季使用,《黄帝内经》也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原则,因此春夏就不宜多用升补阳气的药酒,冬季则宜用温补阳气的药酒。
因地制宜,如西北地区地势高而气候寒冷干燥,耐得辛温,故酒量可加大,也宜选用辛香温通的药酒;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暖潮湿、不耐辛温,故酒量要减少,又需在药酒中酌加清热化湿的药物、食物。
因人制宜,善饮酒者可适当多饮一些,不善饮酒者量宜小或用凉白开稀释后饮用,亦可加水微火煮开,待酒气减弱后再服用;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不宜使用药酒,若月经正常,经期也不宜服用活血作用较强的药酒;年老体弱者用量宜小,年轻力壮者量可稍稍加大,儿童为纯阳之体,脑组织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故原则上不宜服用药酒。
辨证施膳是药膳学的基本特点,而药酒在使用时则称为辨证用酒。譬如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称为胸痹或心痛,若属气虚血瘀证,宜用“双参山楂酒”(《中国药膳》),属痰瘀闭阻型则用“瓜葛红花酒”(《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又如风寒湿痹证,风邪偏胜者可用“五加皮酒”(《本草纲目》),寒邪偏胜者可用“冯了性药酒”(上海市国药业(广邦)固有成方》),湿邪偏胜者可用“薏苡仁酒”(《医部全录》),而伴见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的又宜选用“虎骨酒”(《备急千金要方》)。
3.注意禁忌、确保安全
为了保证使用药酒的安全性,需注意以下禁忌:一是病证禁忌,如肝脏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都应禁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酒;酒精过敏者宜忌用酒类;阴虚血热、阴虚阳亢、阳事易举之类,忌用药酒,特别是温肾壮阳的药酒更应注意。二是药物禁忌,像能增强酒精毒性的药物、饮酒能增大该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均应于饮酒时禁忌服用。前者如降压药肼屈嗪、利尿药依他尼酸(利尿酸)、抗抑郁药异唑肼(闷可乐)等;后者像降压药呱乙啶,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镇静、安定、催眠药地西泮(安定)、巴比妥、氯氮 (利眠宁)、氯丙嗪(冬眠灵),抗过敏药盐酸异丙嗪(非那根)、苯海拉明,还有消炎、解热药甲硝唑、阿司匹林等。三是其他禁忌,如药酒中不能使用有毒的中药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动物类中药。此外饮酒后不顶风冒雨、不马上洗澡、不宜行房事等,都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