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颅内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技术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穿刺部位备皮,酌情应用止血、镇痛、镇静等药物。
2.器械准备
专用穿刺针(可以在普通粒子植入针的基础上磨平尖端,以在穿刺过程中尽量不损伤血管和神经)、手动或者电动骨钻、与术前计划相匹配型号的钻头(2~5mm直径)。固定架(立体定向架或者头膜固定)。粒子植入枪、导针及装有粒子的“弹夹”等。均需提前消毒。
3.一般手术器材
手术消毒包、手术缝合包、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手术刀片等。
二、操作过程
1.麻醉方式
局麻或者静脉麻醉。
2.CT引导定位方法
根据病灶不同位置和术前计划,选取适当体位,如俯卧、左侧卧、右侧卧、仰卧、斜卧等。扫描前用定位栅格贴于靶区对应皮肤大体位置,定位后做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扩皮,钻孔。
3.植入过程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多点,多层面进针,以尽可能满足“巴黎原则”的粒子植入要求(放射源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且距离相等)。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最近距离、最佳层面、无重要器官(如脑内大血管、静脉窦、脑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等),在CT引导下将18G穿刺针进至靶点,如有囊液应先抽出,一方面减轻占位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粒子的固定。然后用植入枪依次释放籽源,根据术前计划系统设计以0.5~1.0cm间隔将 125I粒子植入到瘤体内,即刻CT扫描观察,退针调整角度后再次进针,同法逐颗释放粒子。必要时多点平行进针。
4.即刻扫描观察
有无出血、粒子的位置,多窗宽窗位观察,必要时补充布源,满意后结束手术重新扫描病灶,行术后验证以备复查。
5.术后处理
常规穿刺点处腱膜缝合,以免脑脊液漏出,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常规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止血治疗3~5天。
6.术后随访
包括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术后1个月和每间隔2个月复查CT增强、MRI平扫和增强,必要时行PET/CT检查,了解肿瘤变化情况。记录疼痛缓解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

(胡效坤 刘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