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属鞍区良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鞍区肿瘤的首位。成人颅咽管瘤占蝶鞍区肿瘤的20%。颅咽管瘤有两个发病高峰:5~15岁和40~60岁,从婴儿到80岁均可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

由于颅咽管瘤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结构,全切除困难,临床多辅以放、化疗等治疗。颅咽管瘤组织学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治疗效果欠佳。近百年前,Harvey Cushing曾认为,颅咽管瘤是令神经外科医师十分尴尬的疾病,为此值得神经外科医师付出更多地努力。

漆松涛教授及其团队在近20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对颅咽管瘤较为系统地认识与经验。继他的英文版《cramiopharyugioma》出版后,专著《颅咽管瘤》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相信该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提高我国颅咽管瘤的外科治疗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书中介绍的病例数量多、疗效好,并结合临床问题做了大量的解剖和基础研究。漆松涛教授认为,以前较为广泛采用的颅咽管瘤分类大致可分为:①以影像学表现及作者临床经验总结肿瘤占位性分型,重点关注肿瘤与下丘脑的关系;②以视交叉、垂体柄等结构为相对关系分型,重点关注手术间隙。这些分型缺乏坚实的解剖研究支持,故出现了与胚胎学观点相悖的分型——“Ⅲ脑室内型”。漆松涛教授在本书中将颅咽管瘤以Q、S、T分型;Q、S、T分型不但有大量的病例支持,而且有充分的解剖根据。这种分型以肿瘤起源为基础,结合膜性结构对肿瘤生长方式的影响,符合胚胎学观点。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这种分型不仅能全面反映颅咽管瘤临床特点、有利于外科方法选择;还能预测治疗难度和预后。国内外文献认为,这是一种针对颅咽管瘤的原创且有影响力的分型,也引起了Pascual等专家地关注与引用,并撰写综述评价,是我国在颅咽管瘤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工作。

作者在本书中不仅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经验,还阐述了颅咽管瘤相关解剖及基础研究成果,使颅咽管瘤病人经过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著作中图片精美,均为作者团队绘制而成,为本书增色不少。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给颅咽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教授

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