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近来,本人在翻阅国内外杂志时,不时看到漆松涛教授及其团队发表的有关颅咽管瘤的论文。今春伊始,漆教授来电和托人捎来其大作《颅咽管瘤》,并要求写序。实话说,这任务不轻松,因为颅咽管瘤诊断和治疗不仅在学界是难题,而且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可是,静心细想,在当今我国神经外科界,像漆教授这种青年学者型医生为数不多,应该支持。因此,不敢怠慢,匆忙以本人平时的读书心得和对漆教授及其团队所写大作的理解,写下一短文,权当做序。

虽然颅咽管瘤在1932年被Cushing命名,但是它早在尸解(Zenker,1851)和病理学分类(Saver,1902)中提及,甚至1909年Halstead报道经蝶入路切除1例颅咽管瘤。因此,可以说颅咽管瘤被认识已有100年历史。在这百年中,颅咽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步。可是,同很多脑瘤一样,它的治疗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为迄今颅咽管瘤还不能完全根治,还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CT/MRI应用以及激素替代治疗出现以前,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地限制,颅咽管瘤的诊治疗效不佳,围术期死亡率高达25%~80%,肿瘤全切除率<50%(Barkhoudarian,2013)。Castro-Dufourng(2017)收集1921—1973年法国文献报道的65例颅咽管瘤病例,病人年龄6.5~60.0岁,男女分别为38例和29例,除1例经蝶入路手术,其余均行开颅手术。肿瘤肉眼全切除、部分切除和姑息治疗(囊液抽吸或开颅减压)分别为41%、49%和10%。随访0~48年,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占42.7%。结果:手术总死亡率12.7%,其中肿瘤累及脑室者死亡率50%;良好率52.4%,严重病残35%,其中肿瘤累及脑室或肉眼全切者的病残率分别为46.2%和44.0%,姑息和部分切除者最终仍死亡。

CT/MRI的应用使颅咽管瘤的诊断步上了一个新台阶,它们不仅能准确定位肿瘤,而且可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向、周围受累的神经、血管结构,为手术入路选择、疗效判断提供依据。加上精心的围术期(激素、水电解质等)处置、手术显微镜/内镜技术的应用及常规放疗/放射外科的应用,使现代医学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显著提高。大组病例报道,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除率达80%~90%,手术死亡率0%~3.9%,复发率13%~17%(Buchfelder,2012)。肿瘤囊内注药,囊肿全部或部分缩小达71%~88%。单独放疗10年肿瘤复发率≤23%(Karavitaki,2006)。近来,经颅和经蝶肿瘤全切除率分别达到90.7%和85.6%(Jeswani,2016)。可是,由于上述报道多是回顾性研究,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究竟单纯外科、外科+放疗、囊肿穿刺注药以及放射外科等治疗方法哪一种更好,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鉴于颅咽管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的,经适当治疗后病人10年平均生存率可达85%~93%(Mortina 2013)。长期随访资料显示,远期并发症如视力视野障碍、垂体-下视丘功能低下,神经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这些并发症与下列因素有关:外科手术损伤(特别是多次手术)、放射损伤(特别是多次放疗)、肿瘤大、年龄(<15岁)等(Yano,2016)。因此,在当今精准医学时代,有识之士多主张应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如年龄、身体一般状况、影像学表现和医院、医生的条件、经验,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①适合外科手术者,首选在安全前提下,争取肿瘤全切除。这是根治肿瘤的方法。可是必须指出,不论是术者、术中或术后的MRI检查均不十分准确,CT更不可靠。研究发现,术中认为“全切”者,术后10年内仍有≤62%的复发率(Karavitaki,2014)。因此,对初步判断“全切”者,术后要密切随访MRI,一旦发现残留或复发,应酌情再次手术或进行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而外科手术可酌情采用开颅或经鼻蝶入路,应用显微镜或内镜技术,但须知它们各有其适应证,是互补的。②外科手术不能全切除者,术后应酌情放疗或行放射外科治疗,后两者可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应注意放射剂量的控制,特别对小儿患者,注意减少放射性近、远期损伤和致瘤副作用。③放射外科(伽马刀、射波刀)适用小瘤、边界清晰、实质性复发瘤。④不适合上述3种治疗方法者,可选用囊内注药或放射物质(如32I、90Ir等)或全身用药。近来颅咽管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釉质型和乳头型颅咽管瘤分别有CTNNB1BRAF V600 E基因突变。美国Brastianos(2016)报道1例多次复发的颅咽管瘤,应用BRAF/MER抑制剂,肿瘤体积缩小85%,再经蝶内镜切除肿瘤并进行放疗,迄今病人无症状生存>18个月。为此,他们开展了临床Ⅱ期研究。

在我国,很多医院开展颅咽管瘤的诊治和研究工作,但像漆松涛教授团队那样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的并不多。他们在近20年时间内,收集了500多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书。该书观点明确,认为颅咽管瘤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根据肿瘤分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全组病人肿瘤全切除率达90%以上,手术死亡率1%,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不全切除者也主张术后辅以放疗等非外科方法。他选送“鞍上结节漏斗型颅咽管瘤(Type T)”给我看。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都清楚,这型颅咽管瘤是所有颅咽管瘤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是显示外科医生水准的手术,因为它既考验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又考验外科医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正如作者所说“在制订手术策略时,神经外科医生面临尴尬的境地,即如何在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减少复发与避免严重下丘脑反应之间进行平衡”。我认为还应加上一句话“在术中游离肿瘤包膜与下丘脑时,神经外科医生更面临尴尬的境地,即如何确认‘胶质增生带'和分离程度,以求最大安全与最大切除间的平衡”。当然这不仅要求外科医生有知识和智慧,更要求其有实践经验,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详尽地描述,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总之,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不失为一本有用的神经外科参考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201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