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怎样预防

1.什么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以早产儿多见。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少吃、少哭、少动等。
(2)低体温:
轻症体温30~35℃;重症<30℃,可出现四肢甚至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
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触之如硬橡皮,呈暗红或青紫色,有水肿者压之呈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
(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5)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表2-3)。
表2-3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3.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寒冷损伤综合征?
(1)寒冷和保温不足:
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②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且寒冷时散热增加而导致低体温;③能量储备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④缺乏寒战反应,棕色脂肪储存少,使产热少;⑤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凝固而出现皮肤硬肿。
(2)某些疾病:
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休克、颅脑疾病等可使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
(3)多器官损害: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和(或)硬肿面积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4.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怎么预防?
(1)作好孕妇保健,避免早产、产伤、窒息,减少低体重儿的产生。
(2)寒冷季节出生的新生儿应加强保暖,室温一般应保证在摄氏20~26℃之间,若室温过低,应采取措施。胎儿娩出后立即用预热的棉布擦干全身,新生儿衣被提前预热。
(3)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供给。
(4)对新生儿,尤其是体弱的新生儿,应密切注意观察,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和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经常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发现硬肿,及时给予救治。
温馨提示
保暖是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关键。冬季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保暖,基层单位可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或置于母亲怀抱中取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温箱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