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的中医辨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饮食有度,荤素咸宜

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日常生活餐桌上的佳肴美食,琳琅满目,加以大中城市中富裕阶层的日趋增多,贸易往来,商务洽谈,企业经营,应酬交际,亲朋宴请,出入宾馆酒楼,猪羊鸡鹅、鱼虾海鲜、醇酒醪醴,直至夜阑人静,方始席散。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饮食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摄入少之又少,造成体内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堆积,内脏脂肪浸润,腰围与日俱增,大腹便便,超重,肥胖人群有增无减,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隐患接踵而至,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后果,令人忧虑重重。三国魏人嵇康云:“穰年多病,饥年少疾,信哉不虚。是以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肴羞,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其言之确,语之详,适足以诠释今日大中城市中人,肥硕多病之缘由也。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肉、果、蔬齐全,囊括五大营养要素,在先秦时代,已有如此合理全面的饮食结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晋代葛洪告诫人们:“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可作为却病延年之警语。唐代孙思邈于饮食之道,深得节制至理,其谓:“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酢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为劳苦事……勿食一切脑,大损人。”前人之切身体验,均从实践中来,为行之有效的度世金箴,学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