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益气回阳法防治中风后热厥欲脱变证案
刘某,女,75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0余天于1991年2月28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麻木、左侧肢体无力,2月8日于门诊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口服心痛定、环扁桃酯(抗栓丸)等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左侧肢体活动不能。2月2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1次,发热,于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压190/90mmHg,双眼左侧凝视障碍,左侧肌力0级,左侧巴宾斯基征(+)。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以及清开灵清热解毒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时症见:左侧偏瘫,前额头痛,饮水呛咳,发热,纳差,大便3日未行,小便频数,舌红中有裂纹,无苔,脉沉弦结代。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未规律服药。房颤病史10余年,口服地高辛治疗。查体:嗜睡,言语流利,对答切题,查体欠合作,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不齐,脉搏短绌。神经系统查体: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面部及肢体深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侧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宾斯基征(+)。中医诊断:中风,中腑,风痰上扰清窍。西医诊断:①脑梗死,右颈内动脉系统;②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③心房纤颤;④发热原因待查,肺系或泌尿系感染?
入院后予静点清热解毒及化瘀中药静脉制剂治疗,并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嗜睡减轻、精神好转,但感染发热控制不佳,3月25日突然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又发作2次,3月27日王永炎教授查房指示:此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并有脑血管病基础,根据查体所见,患者神志虽清,但神疲淡漠有涣散的倾向,舌质由偏红转至偏淡,且无黄腻苔,健侧脉象虽弦滑有力,但患侧滑而虚缓,左侧肌张力低,左手肌力从其摸索、抓握的表现看较前减弱。因此目前虽有内热津伤,但寒战无热、舌淡脉虚、神散力弱则提示阳气耗伤,为气虚阳不足,有厥脱之势,治疗应积极回阳救逆、益气温阳,可以参附汤温阳固脱,防止出现厥脱变证的危险。综合考虑患者由于中风后络脉郁阻,血行不畅,并且因毒热致气虚阳虚,故治疗以益气回阳兼活血通络、清热透毒转气,予参附汤加减。处方:生晒参10g,制附片15g,天仙子3g,赤芍15g,连翘15g,丹参30g。西医方面患者长期感染未有效控制且患者年老体弱,一方面警惕休克的发生,一方面宜防治多重感染。
遵王永炎教授指示的方案治疗后,患者精神逐渐好转,寒战消失,体温恢复正常,4月2日血培养结果回报无细菌生长,病情稳定,后经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汤等进一步调治,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按:本例患者基础疾病多,性情急躁、早年丧夫且子女较多,长期紧张、辛劳,耗伤肝肾阴精,气阴两亏,中风后未及时治疗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同时合并感染且机体状况较差为后来出现变证的前提。王永炎教授指出神志的变化是辨别病势顺逆的重要标准,在临床上尤其重视神志的检查。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重视痰火、火毒对中风病患者元气的危害,其反复发热,进而寒战,在元气损伤、热厥欲脱而即将出现病势逆转的关头,洞察神志变化的微小征兆,早期发现厥逆的征象,及时应用参附益气回阳,保护人身元阳之气、维护阴阳和合,防止了厥脱变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