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篇 临床篇
第三章 脑病临床验案
一、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4例
王永炎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腑实证并不拘泥于化痰通腑法,而是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应用各种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验案一:补虚宣肺化痰通腑
张某,男,64岁。病历号54932。主因昏迷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5日,于1990年2月26日由急诊收入院。患者于5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摔倒,不省人事,即送我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能性大,予脱水降颅压及静点清开灵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我科。刻下症:嗜睡,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不能进食,喉中痰鸣,二便失禁。舌淡红苔白腻,脉滑。中医诊断:中风,中腑,辨证为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西医诊断:脑出血。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脉。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味,处方:法半夏10g,生白术10g,天麻10g,胆南星6g,丹参30g,香附15g,酒大黄5g,全瓜蒌15g。水煎服,每日1剂。
2月27日患者仍嗜睡,2日无大便,呼吸气粗,喉间有痰,苔中根部黄腻,考虑为痰热腑实,于上方加芦根30g,玄参30g,全瓜蒌加至30g。
3月1日患者仍嗜睡,大便不通,右下腹可触及肠中宿粪,呼吸音粗,舌苔黄干,但脉细弦滑,虚象明显。王永炎教授查房辨证为痰热腑实、气阴两伤,认为不可单用通下之剂,而应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其痰堵气阻亦因腑气不通而致肺宣降不利,故予新加黄龙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处方:生大黄10g,全瓜蒌30g,胆南星6g,天麻15g,菖蒲6g,紫菀15g,杏仁10g,桑白皮10g,生晒参10g,当归10g,羚羊角粉2g(分冲)。水煎,鼻饲,每日1剂。当夜患者大便1次。3月2日仍嗜睡,但轻呼可醒,睁眼时间增长,次数增多。3月3日神志明显好转。
按:新加黄龙汤出于《温病条辨》,功能为泄热通便、滋阴益气,用于热结便秘、气阴两虚、邪实而正虚之大便不通。宣白承气汤亦为《温病条辨》之代表方,可清肺定喘、泄热通便,用于肺气失宣、大便不通之证。此患者痰热腑实、气阴两伤,不可单用通下之剂,故取新加黄龙汤中人参补正,大黄逐邪,当归和血活血,以祛邪扶正。其痰堵气阻亦因腑气不通而致肺宣降不利,故用宣白承气汤之杏仁、瓜蒌宣降肺气、化痰定喘,大黄逐肠胃之结滞,宣上通下,脏腑合治。又佐以胆南星、菖蒲清热化痰,紫菀、桑白皮化痰宣肺,天麻、羚羊角粉息风清热。诸药合用,祛邪而兼顾扶正,使邪去而正气渐复。
验案二:逐瘀通腑
徐某,女,57岁。病历号59863。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3日,于1991年7月22日由急诊以“脑出血”收入院。患者于3日前晨起后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送急诊予脱水降颅压及静点清开灵等治疗,后转入我科。刻下症:嗜睡,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汗出,纳眠可,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黄,中心为褐色,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中腑,辨证为风火上扰。西医诊断:脑出血。治法:清热息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及通腑化痰冲剂。
7月25日患者大便不通,舌红苔白腻,中心为黄褐色,脉弦。头颅CT提示:左侧外囊出血,出血量约30ml。王永炎教授查房辨证为瘀血闭阻脑窍、腑气不通,治以活血化瘀通腑,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减。处方:桃仁10g,广 虫6g,大黄15g,芒硝10g(冲),红花10g,代赭石10g(打碎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7月26日大便得下,每日1次。之后继予此方加减,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按:桃仁承气汤出于《温病条辨》,有清热凉血、攻逐瘀结之功。此患者头颅CT提示外囊出血30ml。离经之血便为瘀,故治以活血化瘀通腑,予桃仁承气汤加减。其中大黄苦寒,凉血化瘀,攻下热结,芒硝咸寒,润燥软坚攻下,二药相配,攻逐瘀结,荡涤邪热,导瘀热下行,桃仁、广 虫、红花活血,代赭石降逆凉血,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攻逐瘀结之效。然须注意其活血药可用桃仁、牛膝等引血下行之品,而慎用川芎等辛散行血之品。
验案三:疏利少阳通腑
王某,男,60岁。病历号13282。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间断性头痛呕吐半天,于1989年1月28日入院。患者近日疲劳过度,于当日中午与同事谈话时突然头痛呕吐,随即出现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即送我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能性大,予脱水降颅压及静点清开灵等治疗无明显好转,遂转入我科。刻下症:嗜睡,头晕头痛,语言謇涩,呕吐,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大便干燥,2日未行,舌黯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中腑,辨证为痰热上扰清窍。西医诊断:脑出血。治法:通腑化痰兼活血。方用通腑化痰汤加味,处方:生大黄10g,芒硝10g(冲),红花10g,胆南星6g,丹参30g,全瓜蒌30g。水煎服,每日1剂。2月2日大便日数次,质稀,精神好转。2月17日,又大便不通3日,予通腑化痰汤,1日后大便下。2月21日,大便又不畅。
2月23日,患者大便干结,每日1次,舌黯苔白腻,脉弦滑。王永炎教授查房认为患者大便不通,予化痰通腑之剂后大便通畅,药停则又秘结不畅,应为肝疏泄之机失调。肝主疏泄条达,少阳气机不利则腑气不通,故大便难下,应平肝健脾、疏风化痰,予大柴胡汤。处方: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白芍9g,大黄6g,枳实9g,生姜12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大便每日2次,后大便基本正常,继用此方加减。4月13日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好转,纳眠可,二便调,病情好转出院。
按:王永炎教授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158例疗效观察》中指出:中风患者大便得以通泻后,常见黄苔或黄腻苔持续不退,应考虑到少阳枢机不利,气郁生热的因素存在。此患者经数次通腑泻下,舌苔仍为腻苔,脉弦滑,大便干结,为少阳气机不利而致,予大柴胡汤疏理气机后,果然气畅腑通。
验案四:滋阴通腑
岳某,男,50岁。病历号20982。主因头痛、恶心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5小时,于1981年1月25日入院。患者于15小时前因生气出现头痛,恶心,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舌 斜,送急诊予降压、脱水降颅压及静点清开灵等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我科。刻下症: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痛,恶心,口舌 斜,痰声辘辘,二便失禁,胸闷,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中经,辨证为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西医诊断:脑出血。治法:化痰通腑息风。方用通腑化痰汤,处方:全瓜蒌30g,胆南星10g,生大黄10g,芒硝10g(冲)。水煎服,每日1剂。1月26日大便3次,稍稀。1月27日大便1次,呈黏液状。1月29日患者大便2日未行,舌红苔黄欠润,脉弦滑。王永炎教授查房认为其属痰热腑实、阴液已伤,应滋阴通腑、泻热化痰,予增液承气汤加味。处方:生地20g,玄参20g,麦冬20g,大黄10g,芒硝10g(冲),钩藤30g,珍珠母30g。水煎服,每日1剂。1月31日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之后予滋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病情好转,于3月12日出院。
按:增液承气汤出于《温病条辨》,以玄参、麦冬、生地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大黄、芒硝泻下热结,为增水行舟而治本之方。此患者痰热腑实内结,耗伤津液,又兼数下伤阴,舌红苔黄欠润,故予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