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与质量控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样本采集

一、皮损部位组织液取材
适用于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皮疹、扁平湿疣和早期先天梅毒梅毒疹等。主要用于梅毒病原体的直接形态学检查或基因检测等。
(一)实验材料
1.钝刃、不锈钢刀或刮勺。
2.载玻片、盖玻片。
3.注射器、12号针头。
4.eppendorf离心管。
5.生理盐水。
6.无菌棉拭子。
7.无菌纱布。
8.无菌乳胶手套。
(二)方法
1.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时,用注射器滴加或者是棉签蘸取少许生理盐水滴于载玻片中央(组织液多时可不加盐水);镀银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时,准备干净载玻片。
2.用生理盐水湿润的无菌棉拭子小心清洗皮损部位,将上面的污物擦去,如有痂皮,可用钝刀除去。
3.穿戴乳胶手套,用拇指和示指从两侧固定皮损处并用手挤压皮损部位,使组织液渗出。
4.用无菌的钝刀或盖玻片轻轻地刮取组织液(避免出血),反复多次,采集足够量的样本。
5.将渗出组织液直接与生理盐水混悬,加盖玻片后立即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将渗出组织液直接涂片、压片,空气中自然干燥后,行镀银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梅毒螺旋体。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放入盛有相应的保存液的离心管中。
6.病原学镀银染色或免疫荧光试验样本涂片,室温干燥或丙酮固定后室温保存;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置−70℃保存备用。
(三)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必须佩带无菌乳胶手套,无菌操作。
2.皮损部位应先清洁,刮取的组织液应尽量避免血液污染。
3.病原学暗视野检测样本应现场采集现场检测;制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涂片时,加盖盖玻片应避免气泡产生,并立即送检。
4.样本涂片要均匀一致,大小合适,涂片大小视组织液量而定。
二、淋巴液取材
梅毒螺旋体感染后通过皮损侵入腹股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无疼痛及压痛,称为梅毒性横痃。淋巴液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
(一)材料
1.注射器及12号针头。
2.eppendorf离心管。
3.无菌生理盐水。
4.无菌棉拭子。
5.无菌纱布。
6.无菌乳胶手套。
7.载玻片及盖玻片。
8.3%碘酊。
9.75%酒精。
(二)方法
1.选择适于穿刺的部位,一般取肿大较明显的淋巴结。
2.先用3%碘酊纱球涂擦淋巴结部位皮肤,待干后,再用75%酒精纱球涂擦脱净碘酊。
3.术者以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淋巴结,右手持盛有0.25~0.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以无菌操作将针头直接刺入淋巴结内,穿刺深度依淋巴结大小而定,注入盐水,再吸入注射器内,如此反复2~3次,抽取淋巴液。
4.术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
5.固定注射器内栓拔出针头后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的抽出液注射到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后,立即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将淋巴液直接涂片,空气中自然干燥后,行镀银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查梅毒螺旋体。进行基因检测的样本放入盛有相应的保存液的离心管中。
6.病原学镀银染色或免疫荧光试验样本涂片,室温干燥或丙酮固定后室温保存;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置−70℃保存备用。
(三)注意事项
1.最好在饭前穿刺,以免抽出物中含脂质过多,影响结果。
2.若未能获得抽出物时,可将针头再由原穿刺点刺入,并可在不同方向连续穿刺,抽吸数次,只要不发生出血直到取得抽出物为止。
3.选择易于固定的部位,淋巴结不宜过小,且应远离大血管。
4.制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涂片时,加盖盖玻片应避免气泡产生,并立即送检。
5.样本涂片要均匀一致。
三、羊水穿刺
梅毒妊娠妇女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经羊水传染给胎儿。梅毒妊娠妇女的羊膜穿刺术应由专业人员操作。适合中期妊娠的产前诊断。羊水存在于羊膜腔内,受精卵于受精第七天形成羊膜腔,开始产生羊水,妊娠12周时羊水量为50ml,20周时为400ml,36~38周时为1000~1500ml,接近预产期羊水量稍有下降。
(一)材料
1.注射器及20或22号针头。
2.eppendorf离心管。
3.无菌布单。
4.无菌棉拭子。
5.无菌纱布。
6.无菌乳胶手套。
7.载玻片及盖片。
8.3%碘酊。
9.75%酒精。
(二)方法
1.正式抽取羊水之前,医师先帮妊娠妇女做超声波检查,决定胎儿大小、妊娠周数、胎儿位置及胎儿数目。
2.找出最适合下针的位置。
3.消毒妊娠妇女皮肤,在妊娠妇女的肚皮上铺上无菌单。
4.以20或22号脊椎穿刺针在超声波的引导下,逐步刺入选定的羊膜腔内。
5.确定穿刺针已在羊膜腔内,开始以负压将羊水抽出。
6.前面2ml的羊水必须丢弃(防污染),抽取大约20ml的羊水。
7.将穿刺针的内管置回,回抽整支穿刺针。
8.在肚皮的针孔上贴上绷带,并稍坐休息观察。
9.固定注射器内栓拔出针头后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的抽出液注射到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后,立即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将抽出羊水直接涂片,空气中自然干燥后,进行镀银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查梅毒螺旋体;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放入盛有相应的保存液的离心管中。
10.病原学镀银染色或免疫荧光试验样本涂片,室温干燥或丙酮固定后室温保存;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置−70℃保存备用。
(三)注意事项
1.使用穿刺包一定要按无菌要求消毒穿刺点,沿管壁缓缓注入无菌离心管,用无菌封口封好。
2.对于孕期合适妊娠妇女,要采用B超探查来确定腹部穿刺点,一般选择羊水多且无胎儿肢体处,或者在B超的监测下实施穿刺。
3.穿刺羊水前,可以让妊娠妇女卧床上连续翻转五次体位以上,从而使子宫内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悬浮起来,方便穿刺。
4.将细胞悬液1ml装到准备好的1.5ml无菌封口的塑料离心管内,注意密封,用于基因测试。
5.进行暗视野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羊水,抽取后立即送检,以保证梅毒螺旋体活力。
四、 血液采集
随着一期梅毒的进展,感染机体逐渐产生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反应素);随着梅毒的治疗,机体又表现出不同的抗体谱变化。梅毒血清学检测可用于梅毒的诊断与疗效评估。
(一)材料
1.10ml注射器及针头。
2.止血带。
3.真空采血管或真空抗凝采血管。
4.无菌棉拭子。
5.无菌纱布。
6.无菌乳胶手套。
7.3%碘酊。
8.75%酒精。
(二)方法
1.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项目名称、采集日期、门诊或住院号、条形码等。
2.采血前,操作人员应先清洁双手(用肥皂或消毒液,七步洗手法),戴口罩和手套。
3.要求受检者坐在实验台前,将前臂放在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受检者要求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位置是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
4.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左手持针头下座,右手持针筒,将针头和针筒紧密连接,并使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最后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备用。使用前,保持针头无菌状态。
5.在采血部位上端约6cm处,将止血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止血带末端向上。要求患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止血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紧到压迫动脉血流。
6.选择进针部位,采用左手示指,触摸进针部位的静脉。
7.用3.0%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点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酒精棉签以同样的方式拭去碘酊,待干。
8.取下针头无菌冒,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确认穿刺入静脉中心位置,并沿着静脉走向将针头推入10~15mm。
9.用左手缓缓向后拉注射器针栓,见少量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然后,向后拉针栓到达采血量刻度。若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当针头进入血管后会见少量回血,将真空采血管插入试管托内采血针中,因试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
10.嘱受检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按压进针部位并嘱受检者继续按住消毒棉签5~10分钟。
11.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到达标记处。含抗凝剂试管需迅速轻轻颠倒混匀几次。
(三)注意事项
1.采血前应向患者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凝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患者进针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给患者嗅吸芳香酊、针刺(或拇指按掐)人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服糖水即可。如有其他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共同处理。
2.根据试验需要选择不同试管或不同采血试管。
3.如果肥胖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明显,可以示指经碘酊、乙醇消毒后,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凭手感方向与深度试探性穿刺。
4.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5.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最好不超过1分钟。
6.血液加入抗凝试管中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达到抗凝目的;不需要抗凝时则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中。防止血液标本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久,淤血时间长;穿刺过程中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时速度过快等。
7.颠倒混匀时,切忌振荡试管,以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8.血液样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应于采血后2小时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五、脑脊液采集
梅毒螺旋体可经过血-脑屏障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膜、大脑、血管或脊髓等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样本可进行梅毒血清学与病原学试验。样本采集应由专业人员采用腰椎穿刺术获得。
(一)实验材料
1.骨髓穿刺针。
2.一次性垫巾。
3.复合碘消毒液。
4.2%利多卡因。
5.血管钳。
6.无菌洞巾。
7.无菌纱布。
8.无菌棉签。
9.无菌试管。
10.eppendorf离心管。
11.口罩等。
(二)方法
1.受检者侧卧于硬板床,背部与床面垂直,两手抱膝紧贴腹部,头向前胸屈曲,使躯干呈弓形,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
2.常规消毒处理后,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3.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缓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4.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
5.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CSF流出,收集于无菌的容器中,备用。
6.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
4.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分钟。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5.收集脑脊液2~5ml,一般分1、2、3管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CSF样品在4小时内检测,可置室温存放;5个工作日内检测,可置2~8℃存放;否则应置−20℃或以下保存,冻存样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六、皮肤组织取材
选择典型皮损进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取材部位后,可采用割切法或钻孔法取材,临床上常用割切法。用于组织病理学及病原体检测。
(一)实验材料
1.灭菌手术刀。
2.灭菌剪刀。
3.一次性垫巾。
4.复合碘消毒液。
5.2%利多卡因。
6.消毒镊子。
7.无菌洞巾。
8.无菌纱布。
9.无菌棉签。
10.缝合针线。
11.无菌试管。
12.eppendorf离心管。
13.口罩等。
(二)方法
1.局部消毒麻
醉按外科消毒法进行局部消毒,待酒精干后,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最好内含0.001%的肾上腺素),在要切取的标本外围作环形浸润麻醉,为1~2ml,针尖勿刺入要取材的标本内,以免造成组织水肿及破损。然后铺上消毒孔巾,待2~3分钟,使麻醉剂充分发生作用。
2.标本采取
(1)割切法:
左手示指和拇指将皮肤稍微张开,用灭菌手术刀作两条半月形的切口,标本应长10mm,宽4~5mm,深达皮下脂肪层,标本纵轴应与皮纹平行,切口与皮面成直角,使标本上下宽度均等。然后用灭菌镊子轻轻将标本一端提起,用手术刀或剪刀将附着的组织切断,标本应带脂肪组织。若要作两种切片检查时,则切取的标本应稍大些,采下后用利刀片将其分成两半。
(2)钻孔法:
用5mm钻孔器取材,如需要将组织分成两份分别做活检者,则用6mm钻孔器。常规消毒、麻醉。然后将钻孔器紧贴在活检部位扭转,使钻孔器深入至皮下脂肪组织后,拔出钻孔器,用缝针或小镊子轻轻提起组织,用剪刀将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切断。
(3)组织样本保存:
为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和特征,防止组织自溶。当组织离体后,应立即放入已盛有5~8ml的10%中性甲醛溶液的小瓶内,并把小瓶轻摇两下混匀防止标本与容器底部粘连。
(4)缝合切口:
用消毒镊子将皮肤切口吻合,缝合1~2针,然后用75%酒精消毒伤口,盖上消毒纱布,包扎。嘱患者保护伤口清洁,避免污染,5~7天拆线。
(三)注意事项
1.术后应保持创口清洁,防止污染,必要时更换敷料。
2.活检组织要够宽够长,尽量达0.5cm×1.0cm,并且最好上下一样宽。取材时应尽量包括达皮下脂肪层的皮肤各层组织,不能过浅。并应同时取一部分正常皮肤,以便与病变组织作对照。结节、囊肿性病变不能单独取材,水疱、脓疱要防止破损。
3.不能用力钳夹挤压病变组织。
4.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特别是在对疑为传染性疾病的取材时尤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