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儿科临床操作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外周静脉短导管冲管、封管技术

【目的】

1.冲管的目的

(1)给药、输液前,评估导管功能。

(2)避免刺激局部血管,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的混合。

(3)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液,促进和保持导管通畅。

2.封管的目的

输液结束后给予正压封管,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2.评估

(1)评估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松动、潮湿。

(2)评估穿刺处有无红肿、导管内是否有明显凝血等。

(3)抽回血,确保导管通畅。回血不应超过输液接头。

3.用物准备 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2~5ml注射器、消毒物品。

4.环境准备 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5.核对医嘱,携用物至病患儿床旁。

6.辨识患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导管维护的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操作步骤】

1.封管液的种类

(1)0.9%氯化钠注射液:常用于外周静脉短导管停止输液后封管,每隔8小时封管一次。

(2)稀释的肝素液:可持续抗凝12小时以上。

2.稀释肝素液配制

肝素的浓度应为保持导管通畅的最低浓度,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年修订版》儿科患儿应使用1~1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

3.冲管方法

将含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无针输液接头或肝素帽,采用脉冲(推一下停一下)方式推注注射器进行冲洗,使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图8-1,图8-2)。

图8-1 冲管(肝素帽接头)

图8-2 冲管(无针输液接头)

4.封管方法

采用正压封管。

(1)无针接头:

冲管后,拔出注射器前迅速夹闭封管夹,封管夹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穿刺点(延长管前1/3),夹闭后再拔出注射器(图8-3)。

(2)钢针:

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液剩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导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图8-4)。

【评价】

1.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外周静脉留置针无堵管。

3.冲管、封管手法是否正确。

【健康教育】

1.教会患儿及家长保护穿刺部位的血管和皮肤。

图8-3 加闭封管夹

图8-4 封管

2.穿刺部位出现任何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3.如使用无针接头,教育孩子不要玩封管夹。

【注意事项】

1.通管时如遇阻力或导管内有明显凝血,不可强行通管,应拔除留置针,以避免将血栓推入体内。

2.为保证和维持留置针的通畅,应严格遵守规定的间隔时间和液量进行封管。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每次5ml,每隔8小时一次;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每次2ml,每隔12小时一次。

3.冲管溶液的最小量取决于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患儿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最小量为导管容积的2倍,在采血或输血后,应增加冲管溶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