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US发展历史
早在1957年,没有内镜视野的机械旋转探头腔内超声首先由Wild和Reid应用于直肠,随后这种腔内超声被应用于经阴道的检查。1976年Franzin首先将M型超声探头置于食管腔内进行心脏检查。1980年美国DiMagno等人首次用胃镜与超声组合在一起的电子线阵消化道超声内镜(10MHz)进行动物实验获得成功,同年,日本Aloka与Olympus公司合作制造了机械环扫式超声内镜。1981年町田与东芝公司合作制造了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在此基础上消化道超声内镜不断得到改进。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了高分辨率的超声微探头,使许多疾病的诊查更加方便快捷,并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子宫、膀胱、心血管的超声检查。90年代初欧美专家开始了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和活检针穿刺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992年Vilmann等人首先报道了EUS引导下的胰腺病变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之后此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同时期出现的彩色多普勒线阵探头上消化道超声内镜也使穿刺更加安全、准确。近年来EUS引导下的穿刺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这种操作的广泛应用,环扫机械探头的超声内镜、大工作管道线阵探头的超声内镜相继出现,前者提供了更大的超声视野,后者提供了宽敞的工作管道(钳道),适用于EUS下的介入治疗。另外,随着电子胃肠镜取代纤维胃肠镜,各大厂商也都提供了相应的由CCD成像的超声内镜,使内镜影像更加清晰。同时全数字超声系统也应用于EUS检查,不仅大大提高了超声影像分辨力,还具有三维重建功能、二次谐波成像及弹性成像功能,使我们在EUS检查时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进入21世纪,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也从经消化道的穿刺拓展到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胰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更是备受关注,EUS引导下的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高频治疗及光力学治疗相继被报道。2005年和2006年,我们先后首次报道了EUS引导下胰腺癌组织间放射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EUS引导下的胰腺包裹性坏死内引流金属支架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EU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充分展示出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2012年,孙思予教授与法国著名EUS专家Giovannini教授分别代表亚太内镜超声组织(EUS-TAP)和欧洲内镜超声科学委员会(EURO-EUS)联合创办了世界第一本英文EUS专业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主要报道国内外EUS研究的进展、成果和热点,致力于构建国际学术交流的信息平台,推动了EUS的学术发展。2014年,该杂志全文被SCIE、PubMed收录,2016年期刊影响因子为2.728,成为EUS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