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内消化道壁结构的EUS检查
(一)食管
EUS测正常食管壁的厚度约3~3.5mm。
如将探头离开食管壁,探头和食管壁之间很难充满水,注水机持续注水虽可使食管得到动态充盈,但应当注意避免误吸;如果将探头直接接触在食管壁上,那么探头不能聚焦在食管壁上获得清晰的影像;如将探头上的水囊充水,水囊对食管壁的压力也将影响食管壁结构的显示,而且通常又很难控制水囊对食管壁的合适压力,所以虽然正常的食管壁一般显示为五层结构,但在水囊法时食管壁成像也常显示为三层结构(图6-3)。在显示三层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层高回声,对应于水囊壁、黏膜、黏膜下层,以及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的界面回声。第二层低回声对应于固有肌层。第三层高回声代表固有肌层和食管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面回声。而应用高分辨率的超声内镜,可以显示食管固有肌层内环肌层和外纵肌层的界面回声,从而使管壁显示为七层结构(图6-4)。
图6-3 食管壁的内镜超声结构
(A)探头位于食管中段,合适的条件下可以显示为五层结构(环扫,10MHz);(B)增加水囊对食管壁的压力,1~3层超声结构融合,食管壁显示为三层结构(环扫,10MHz);(C)水囊压迫下(细箭头)呈三层超声结构,边缘处(粗箭头)呈五层超声结构(线阵,7.5MHz)
图6-4 食管壁的内镜超声结构
(A)电子环扫探头置于食管下段,在10MHz下超声第四层结构可显示为三层结构(中间的强回声为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界面回声),食管壁全层呈七层超声结构;(B)线阵探头由于声束部分垂直入射界面,所以只能局部显示为七层结构
为了鉴别食管壁的病变,应在进行EUS检查前首先在内镜视野下找到要检查的病变,然后调整探头的位置,使之对准病变。对于食管中上段的病变可采取水囊法,将水囊充水,将大螺旋向上调,使探头离开病变而保持水囊接触病变,根据病变受压变形的情况来调整水囊的压力,可在食管腔内少量注水,然后将食管腔内的气体吸出,通过轻微旋转镜身或进退镜来观察病变。
对于食管下段病变,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但如果为了更好地显示食管的五层结构,可以将患者的头略抬高,对胃内和食管下段大量注水,然后排出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气体,使水充盈食管下段,这样可以清晰显示食管壁和贲门的五层结构。
(二) 胃
EUS测正常胃壁的厚度约3~4.5mm。
充水的胃很容易显示典型的五层结构(图6-5~图6-7)。胃窦部胃壁与胃底部、胃体部相比略厚。胃窦远端和幽门部的第四层结构更明显。尽管如此,初学者要清晰显示胃窦的五层结构有时也不容易,尤其是检查胃窦远端(幽门前区)的病变。因为患者左侧卧位时,胃窦在上方,即使胃腔内有很多液体,胃窦也很难充盈,EUS显示效果很差,所以针对胃窦充水困难,有学者提出让患者向右侧翻身来检查胃窦特殊病变,但采用这种方法患者较为痛苦而且危险。所以在给胃腔充水的同时将胃腔内气体排空后,水一般可以充盈胃窦。此外,注水应注意适量,尤其是重点显示胃外病变时更要注意,过多的水将影响超声显示距胃较远的脏器和彩色多普勒功能的应用。
图6-5 胃窦的内镜超声结构
(A)(B)超声探头位于胃窦部显示胃壁五层结构(环扫,10MHz),切面沿胃窦轴向,可显示幽门断面(三角箭头指示),幽门远侧为十二指肠球部(三角箭头所在位置)
图6-6 胃角的内镜超声结构
(A)电子环扫探头(10MHz)置于胃体下部,可扫描胃角横切面(两箭头之间),胃角两侧为胃体及胃窦;(B)电子线阵探头(7.5MHz)置于胃体下部,可扫查胃角纵切面(箭头指示),胃角处显示胃壁超声五层结构折叠。胃角两侧分别为胃体及胃窦。当直接观察胃窦小弯侧有困难时,可于胃体部观察胃窦的超声五层结构
图6-7 胃底体的内镜超声结构
(A)电子线阵探头(10MHz)位于胃体前壁显示胃壁五层结构,并可显示胃壁外的肝脏和腹壁;(B)电子环扫探头(10MHz)置于胃体显示胃壁五层结构;(C)电子环扫探头(10MHz)置于胃底穹窿部,可显示胃底胃壁及胃体胃壁
对胃窦小弯侧的部分,用线阵超声内镜扫查相对容易,将胃窦腔充满水后,使探头朝向病变,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清晰显示病变。如果要用线阵超声内镜显示胃大弯的病变,需向右旋转内镜,将大螺旋向上调,使内镜镜身顺应胃腔的走行,同时探头朝向大弯侧。
胃体、胃底部的超声观察比较容易,只需少量(<300ml)注水并排出胃底部的气体就可清晰显示胃壁的结构。针对胃体部的检查,环扫的超声内镜无需特殊的操作。线阵式超声内镜通过旋转镜身,将探头朝向我们感兴趣的部位,旋转360°将胃体腔检查完全。针对胃底部的检查,与常规内镜检查做“U反转”的操作方法类似,只是常规内镜可以在胃窦向上反转,超声内镜由于硬性部长,需将内镜退至胃底体交界处,向下调大螺旋,向右转镜,内镜视野下可以见到胃底或贲门的同时,探头也朝向了胃底。有时为了调整声束入射的方向,使声束更垂直于胃底的界面,可以在超声内镜呈“U反转”的情况下,稍进镜,更易于显示接近贲门的胃底部胃壁病变。
(三)十二指肠
EUS测正常十二指肠壁的厚度约2~3mm。
十二指肠的情况类似于食管,也可显示为五层结构,但由于十二指肠壁球部黏膜深层有丰富的布氏腺组织与黏膜下层回声相近,使超声第一层与第三层结构趋于融合,所以十二指肠球部肠壁的超声结构较为模糊(图6-8)。十二指肠降部的超声五层结构较球部更容易观察(图6-9)。
为了较好地显示十二指肠的病变,应当快速大量注水。由于十二指肠腔较小,快速注水,使十二指肠腔内的水保持动态平衡。所以显示十二指肠壁的病变,应当在肠腔内注水。
线阵探头需改变朝向时,应当借助拉直内镜的手法。对十二指肠球右侧壁,探头显示不困难,对十二指肠左侧壁,需轻拉内镜并向右旋,使探头朝向病变。
(四)直肠或结肠
EUS测正常直肠壁的厚度约3~4mm,结肠约2~3mm。
要显示大肠的超声五层结构通常要采取水充盈法(图6-10)。个别情况下也可采取水囊法,但结肠的超声五层结构的清晰度对水囊的压迫敏感,而水囊的压迫对直肠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6-8 十二指肠壁的内镜超声结构
(A)十二指肠球部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其超声五层结构较胃和食管模糊;(B)然而,有时十二指肠球腔也可显示为七层结构(环扫,10MHz)
图6-9 十二指肠壁的内镜超声结构
(A)(B)十二指肠降部肠壁的超声层次结构较球部更清晰(线阵,7.5MHz)。降部的皱襞较多,皱襞处显示超声第三层结构发达
图6-10 直肠的内镜超声结构
水充盈法显示直肠肠壁的超声五层结构(线阵,7.5MHz),直肠皱襞为肠壁向腔内折叠(三角箭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