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儿童救援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灾害现场急救的组织与指挥

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灾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和120指挥系统
1.灾害事故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由本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应急机构组成。决定各级应急预案的启动。
2.“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区域内院前急救医疗统一的指挥调度机构。
3.急救医疗机构应与本地“120”急救指挥中心共同组成急救医疗网络。
4.“120”急救指挥中心与所有急救机构的急救车、急诊科之间应安装专用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并保证设备的运行和完好。
(二)灾害事故急救组织
1.建立各级急救领导小组
各级急救机构应成立由领导和相应科室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急救、转运和组织院内急救。
2.组成急救梯队
(1)第一梯队:
由事发本地急救机构当日急救值班的车辆、医护人员、司机、担架人员组成。
(2)第二梯队:
由本地卫生应急部门领导、急救指挥中心值班领导、专家、司机及所有增援的急救应急队伍组成。
(3)第三梯队:
急救医疗网络后续车辆、医护、司机及相关人员。
3.急救专家组
(1)建立急救专家组,急救专家由本地重点学科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2)在本地发生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时,急救专家能确保在10分钟内出发,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指导并参与急救工作。
(3)急救专家除有精湛的技术外,还应具有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的团队精神,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服从本地“120”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三)急救人员、车辆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从事院前急救任务的急救小组不少于3组,每组由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的医师、两年以上的护士和司机、担架员组成。
2.各急救机构配备急诊专用急救车不少于2辆。
3.急救车车内药械、急救、通讯等设备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装备。
4.急救车应保持车况良好,应备有监护型急救救车。
二、灾害事故的应急流程
(一)指挥调度流程
1.“120”在接到事故呼救电话后调度员应立即做出反应:详细了解事故性质、地点和伤亡人数。
2.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急救机构人员和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并根据事故性质调度其他值班车辆赶往现场或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3.向急救指挥中心领导、本地卫生局应急办和局总值班报告: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灾情趋势(是否发展)、已经采取的措施、现场急需的救援物资。
4.通知有关人员(各级部门领导、需继续增派的急救单位),迅速赶往急救现场或按领导指示到指定地点报到、集结、待命。
5.通知相关网络医疗机构按急救预案集中车辆、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做好接收伤病员准备。
6.根据现场汇报和领导指示派出增援车辆、人员。
(二)第一梯队现场急救流程
1.最先到达现场的急救小组应立即了解现场的情况,及时进行检伤分类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
报告内容:①灾害事故的性质,现场准确地点与路线。②人员伤亡情况:伤亡人数、受伤程度和部位;已采取措施和急需支援的内容(车辆、药品、器械)。③重要伤、病员的身份以及后送情况。④事故是否已被控制,有否发展趋势。
2.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便于开展急救和分流的安全地点。
3.本地卫生行政领导到达前急救医师临时担任现场指挥任务。
(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
1.现场指挥的确立
(1)到达现场的本地最高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
(2)“120”急救指挥中心现场领导应配合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做好救援工作,在本地最高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未到达之前临时担任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
2.“120”现场指挥工作流程
(1)根据“120”值班调度人员的报告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根据指挥原则迅速赶往现场。
(2)与本地卫生领导和急救专家迅速查看伤病员并再次检伤分类,准确统计现场伤亡人员的数量。
(3)保持与“120”指挥中心的联系,紧急调动急救资源。
(4)及时联络领导机构,在省、市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开展现场急救,并与其他应急系统(公安、武警、消防、交通、军队)联络,协调配合做好现场救援工作。
(5)利用本地条件组织急救医疗和转运,对重伤和必须进行紧急处理的伤员进行本地急救。
(6)根据事故性质、伤病员情况请示现场总指挥,确定分流地点和人数,果断组织伤病员的分流。
(7)指挥车驾驶员作为医疗运输员与交警配合负责调配和指挥现场急救车辆。
3.现场分流原则
(1)灾害抢救现场的分流应由“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安排。
(2)伤病员的分流遵循就近、专科、实力和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分流。
(3)特大灾害事故伤病员特别多时,应遵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按急救预案分流。
(4)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伤病员原则分流至本地最高级别医院救治并相对集中。

(靳有鹏 王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