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肿瘤免疫营养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当对肿瘤的发生、自然史及其决定因素了解甚少时,通常先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study)。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某人群中,该病发生的频率和时间趋势,描述该病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寻找疾病的病因线索,形成该病的病因假设。其包括生态学研究、现况研究、监测等,监测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疾病控制中心的行为,在此不加赘述,下面主要介绍肿瘤免疫营养领域常用的生态学研究和现况研究。
一、生态学研究
(一)定义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性研究 [1]。在肿瘤免疫营养领域,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研究不同生态学群体免疫营养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免疫营养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是从许多因素中探索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然而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它只能提供分析单位的总量信息,不能提供分析单位个体暴露的具体内容,所以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二)分类
生态学研究如果通过比较具有不同免疫营养因素的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差异,从而探索免疫营养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找到进一步研究的线索称为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如果通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免疫营养因素的改变与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其变动趋势称为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生态学研究方法在实施中也常常将以上两种类型混合使用。采用以上生态学研究设计可以比较不同生态学群体的膳食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群体的角度提供膳食因素作为病因的线索,还可以评价营养干预对群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影响。
(三)优势
生态学研究用于评价膳食和疾病之间关系有诸多优势。一方面,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膳食摄入营养素数量和构成差异较大,例如不同国家人群中平均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比例变动于15%~42%,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的不同脂肪消费比例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基本情况,可以揭示脂肪消费比例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人均膳食与个体膳食相比更加稳定。对于大多数国家,10年或20年内人均膳食摄入量的变化是相当小的,可以用现在的人均摄入量估计过去一段时间的人均摄入量,从而估计发病前的膳食摄入量,探索人均膳食摄入量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疾病病因研究提供线索。除此之外,生态学研究的资料一般都来自较大样本的人群,所以随机误差也比较小。
(四)生态学谬误
生态学研究作为研究早期病因探索的一种研究设计方法,也存在局限性。生态学研究的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为由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如果把从群体数据所得到的因果关系推论到个体,通常会产生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生态学谬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此种研究设计是基于人群而不是个体特征的研究。例如,在群体水平上观察到脂肪类食物的消耗量不等于实际摄入量,又在群体水平上推断脂肪类食物实际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忽略了食品浪费等因素导致推论结果可靠性的问题。
生态学研究在免疫营养流行病学中对于提出研究假设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鉴于此种研究设计难以准确测量和控制混杂因素以及难以避免生态学谬误,利用此种研究得出膳食因素与疾病关系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有时甚至产生歪曲和误导。
二、现况研究
(一)定义
现况研究(prevalence study)通过收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人群中的疾病发病、死亡、人口学资料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描述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在人群中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提供病因线索和病因学假说,作为深入开展病因学研究的初步依据。对于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如血型、种族、性别等提供暴露与疾病联系的证据。在肿瘤免疫营养领域,现况研究主要关注免疫营养因素在不同地区的肿瘤患者人群中、不同种类的肿瘤患者人群中、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等的差异。
(二)分类
现况研究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census)是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的全部个体做调查,例如特定人群的宫颈癌普查以及全国人口死因调查。普查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以便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还可以较为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但是,普查的对象是全部个体,存在调查对象多、工作量大、质量不易控制、费用较高等问题,不适用患病率较低以及检查方法较为复杂的疾病。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较为常用的现况调查,它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即通过调查样本中的研究对象来推断总体人群的基本情况,例如,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就属于抽样调查,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 [2]。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较为省时、省力、省费用,调查对象较少,调查工作容易做到细致,质量易得到保证,所以相对普查来讲,现况调查常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中被抽样的总体人群称为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或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被抽取的人群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对目标人群的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实施时常采取随机抽样并且抽取足够的样本量的方式来提高代表性。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等。
(三)无应答偏倚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调查从而降低了应答率,此种现象称为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由于无应答者的暴露或患病状况可能与应答者不同,则使仅以应答者为调查对象的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人群从而产生无应答偏倚,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必须如实说明应答率,并评价其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赵丽云,马冠生,朴建华,等.2010-201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总体方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3): 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