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水溶液称为电解质溶液。人体体液如血浆、胃液、泪水和尿液中含有许多电解质离子,如Na +、K +、Ca 2+、Mg 2+、Cl -、 等,这些离子是维持体液渗透平衡、pH值及其他生理功能必需的成分,对神经、肌肉等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基本特性及变化规律等知识,是学习医学的重要基础。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情况,可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离子的化合物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如HCl、NaOH、NaCl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为离子,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为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如 HAc、NH 3·H 2O、Pb(Ac) 2等。
从结构上区分,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型化合物(如NaCl、KCl)和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HCl)。它们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解离平衡。例如: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解离为离子的过程是可逆的动态平衡。例如醋酸的解离:
电解质的解离程度可以定量地用解离度( α)来表示。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的分子总数之比。
一般地,把质量摩尔浓度为0.1mol·kg -1溶液中解离度小于5%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