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正位和侧位胸部X线摄影简称 胸片(chest film),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摄影体位如下:
1.正位
通常为站立后前位,前胸壁靠片,双臂尽可能内旋,X线自背部射入。不能站立的患者,采用仰卧前后位,背部靠片,X线自前胸部射入。
2.侧位
患侧侧胸壁靠片,两手抱头,X线自健侧射入。
数字化胸片有计算机X线成像(CR)和数字X线成像(DR)。CR和DR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相同,但数字化胸片比传统X线摄影的曝光剂量明显降低,同时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数字化使X线平片能够与网络连接,可以充分地显示和处理所获取的影像信息,方便存储和传输。
二、CT检查
胸部CT检查可以对多数呼吸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多采用螺旋CT,且以多层螺旋CT(MSCT)为主。
(一)平扫
平扫是不使用对比剂的扫描方法。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局部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平扫通常需使用肺窗、纵隔窗和骨窗分别观察肺、纵隔和胸廓骨质(图 2-1a)。
(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是经静脉快速注射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常用对比剂为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剂。增强扫描常用于肺内结节、空洞病灶、肺门肿块的鉴别诊断,纵隔肿块及淋巴结的鉴别诊断,血管性病变的诊断等。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可直接进行增强扫描(图2-2b)。
图2-1 胸部CT检查(肺窗)
a.CT常规平扫;b.HRCT扫描
(三)高分辨力CT扫描
高分辨力CT(HRCT)是采用薄层(1~1.5mm)扫描、高分辨力算法(一般为骨算法)重组图像的检查技术,最大化CT影像的空间分辨力。HRCT适于观察肺部病灶的细微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为最佳检查方法(图2-1b)。
(四)动态扫描
注射对比剂后对某感兴趣区进行不同时间的多次快速扫描,以反映病灶中对比剂浓度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可大致了解病灶血供或血流情况。
(五)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CT扫描,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因此能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图 2-2a)。
图2-2 CT灌注成像及增强检查
右肺动脉主干栓塞:a.CT灌注成像显示右肺血流灌注减低;b.CT增强扫描显示右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
(六)MSCT图像后处理
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MSCT常用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有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技术(VRT)(图 2-3)、支气管CT仿真内镜(CTVE)、CT血管造影(CTA)等。
多平面重组可以从多个方位显示病变,对病灶定位和空间关系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容积再现技术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和空间关系,利于病变的解剖定位。CT血管造影可显示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等血管病变的解剖形态。气管支气管CT仿真内镜可观察气道腔内病变的形态。
(七)低剂量CT
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是在CT扫描时通过适当降低电压与电流、增加螺距、减少扫描次数及结合相关后处理技术等,使得在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由于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因此胸部是低剂量扫描应用的最佳部位。目前胸部低剂量CT主要用于肺癌的筛查。
图2-3 CT容积再现技术
三、MRI检查
呼吸系统的MRI检查一般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对于肺门及纵隔病变往往需加用梯度回波序列以区分血管和病变。为减少呼吸运动的假影,胸部MRI检查应当使用呼吸门控或屏气扫描。增强扫描常用于血管病变和胸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