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人类身心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形成辩证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但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情绪情感易出现两极性,易出现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心理变化。
青春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于身体的快速发育,易形成心理卫生问题,如焦虑、抑郁、不良习惯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暂时现象,只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便能得到解决;但若不及时解决,持续时间长,问题可能会变得复杂、严重,造成心理缺陷,甚至影响一生的健康、学习、工作和行为,严重者还可能危及家庭和社会。
二、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一)青春期综合征
青春期综合征是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主要表现为:①脑神经功能失衡: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白天精神萎靡,夜晚大脑兴奋,难以入眠;②性神经功能失衡:性冲动频繁,形成不良的性习惯,过度手淫;③心理功能失衡:自卑自责、忧虑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离家出走,严重者有自虐、轻生现象。
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及过度用脑和不良习惯是形成青春期综合征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综合征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社区、学校和家庭均应高度重视,应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评价自我,用理智战胜情感,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健康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二)青春期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即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心慌、气短、出汗及坐立不安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对自己在体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女孩由于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的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影响。青春期焦虑症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时予以合理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三)青春期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抑郁情感为突出症状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和语言减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青春期的情绪改变是对身体改变、社会角色和各种关系变化的一种适应,特点是反应强度大且易变化,在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如果反应异乎寻常的强烈和低落,可出现持续性的紧张、焦虑、抑郁、内疚、恐慌等状态,以致发生抑郁症。青春期抑郁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害怕上学,甚至逃学,表达能力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些不愿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故意回避熟人,容易冲动并攻击别人;有些出现离家出走、厌世、自残、自杀等行为。所以防治青春期抑郁症是青少年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
案例4-1
患者,女,13岁,初中生,平时成绩优秀,性格开朗阳光,近1年该女生出现喜食甜食及凉性食物,同时喜欢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出现颜面部明显出痘症状,用手挤压之后出现局部感染症状,严重时出现丘疹、结节及脓疱样物质。现患儿出现对外物明显不感兴趣,不愿出门见人,尤其不愿见熟人,紧张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觉得生活变得没有意义,思维退化,动作和语言明显减少,夜间睡眠状态较差,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严重时有自杀的念头,体检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消化系统检查无异常。
思考:该患儿遇见青春期常见的哪些相关问题?你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该如何给予患儿治疗措施?
(四)饮食障碍
1.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是指通过节食等方法,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饮食障碍,早期为主动性节食、厌食,逐渐出现缺乏食欲、消瘦、内分泌代谢紊乱,以女性多见。抑郁症伴饮食紊乱者可出现神经性厌食。家庭氛围不良、家长教养方法不当及神经内分泌异常也可出现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往往伴随体重明显下降、身体虚弱、心率变缓、血压下降、皮肤粗糙和闭经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和行为失常,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本病尚无系统性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行为调节、营养康复。
2.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是指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因害怕体重增加,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女孩多见。患儿往往是通过手指刺激咽喉部而完成呕吐,但也有随意地将胃内容物吐出。很多人在每次贪食发作之后产生情绪抑郁。反复呕吐和导泻可出现食管以及胃部的撕裂伤、低钾血症、低氯性碱中毒等。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或人际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
(五)网瘾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主要包括:①行为和心理上的依赖感;②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丧失;③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乱;④身心健康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青少年因网络引发的众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要立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及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教育。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建立对“网瘾”的免疫力。
(六)物质滥用
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且具有依赖性的一类有害物质,包括烟、酒、某些药物,如镇静药、镇痛药、鸦片类、大麻、可卡因、幻觉剂、有同化作用的激素类药物等。物质滥用造成青少年身心损伤已经成为全世界一大公害。滥用物质的种类随年龄、性别、地区、种族和地理因素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滥用物质及其损害如下。
1.酒精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严重的危害,产生欣快、头晕、眼花、多语和短期记忆障碍等。长期大量饮酒后,会对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产生损害,出现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胃炎、肝损害(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烟草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喉癌、咽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及胃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可刺激神经兴奋,使人产生依赖。
3.致幻剂
也称拟精神病药,包括大麻、麦角二乙胺等。使用此类药物后产生类似精神病患者的表现,首先出现的是知觉改变,随后出现生动的幻觉、片段的妄想及相应情绪、行为的改变。亦可出现生理效应,如瞳孔扩大、视力模糊、颜面发红、头晕、乏力、心率加快、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生理反射亢进等。
4.镇静催眠药
包括巴比妥类和苯二氮 类。这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中枢抑制。临床上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由于应用范围甚广,极易形成滥用。
5.兴奋剂
包括可卡因、咖啡因、苯丙胺及哌甲酯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临床主要应用于振奋精神,可致欣快感。此类药物反复使用易形成心理依赖,出现情绪高涨、警觉性增高、精神运动性兴奋、判断力下降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6.阿片类
包括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喷他佐辛等。海洛因是目前所有毒品中成瘾性最强,戒断症状最重,复吸率最高,滥用人数最多,对社会、家庭危害最大的毒品。吸食阿片后,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战、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搐等戒断症状;过量使用可造成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缩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制导致死亡。
预防青春期物质滥用的有效方法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控制或者限制可以获得药物的途径,建立药物使用的行为规范,制定与药物有关的法律,借用大众传媒开展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对物质滥用的青少年,在生理解毒后进行长期连续的医学随访和提供适宜的社会和心理支持。
(七)青少年伤害
伤害(injury)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窒息,导致缺氧和刺激引起的创伤,以及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15~19岁青少年,伤害死因顺位为自杀、车祸、意外中毒、溺水、意外跌落和他杀。
1.自杀
是指自愿的、自己动手让自己死亡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惩罚和毁灭性的行为,包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自杀的原因有:①遗传因素: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有时可有家族自杀行为倾向;②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厌世症、边缘人格、攻击性行为等,是青少年自杀的高危人群;③环境因素:父母不和睦,亲子关系紧张,可使青少年产生自杀行为;学校课程负担重、考试失败是近年来自杀的重要原因;④其他:失恋、性行为问题、物质滥用等与自杀有密切关系。因此,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出现的自杀现象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必然要求。
2.车祸
是指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因违章行为或过失发生碰撞、颠覆等造成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事故。车祸的原因包括:①内源性因素,如紧张情绪、酒精或药物使用等;②环境因素,如道路设计和质量问题;③车辆安全因素,如刹车的制动性不好,没有防护设施(头盔);④气候因素,如雨、雪、雾等不利气候条件下车祸发生增加。
3.暴力
是指一种以威胁或身体力量对某人或一群人造成伤害或死亡。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发生在家庭内外的暴力有关。由于在儿童期受虐待和被忽视、目击暴力、青少年性乱和体罚、遭受暴力和攻击,可使青少年今后发生暴力行为和犯罪。对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需要识别和干预。预防暴力需要依靠改变个人行为、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社区和全社会的整体环境的共同作用。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知法懂法,保护自己,远离犯罪。②家庭与学校传统教育不容忽视,家长经常教导子女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学校应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从日常教学管理方面敦促青少年健康成长。③加强对大众传媒、娱乐场所的监管,避免青少年受到不良文化侵害。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伤害监测、伤害干预措施研究、改善环境、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和各种宣传以及建立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学校、家庭和社区也应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预防与控制伤害发生。

(仰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