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证
据文献记载,针灸治疗的急症病种很多。在《黄帝内经》中有关疾病的病名记载约有200种以上,其中不少是急症范畴的疾病。诸如高热、诸卒痛、厥逆、癫狂、惊痫、出血,疟疾、黄疸、疮疡、肠痈等即达30多种。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又进一步总结了前贤诊治急性外感热证的经验。后世又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伤寒杂病论》397条条文中,论及针灸治疗的就有69条,扩大了针灸治疗急症的范围达35条之多。其中已涉及妇科急症的针灸治疗,如“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晋代皇甫谧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其中运用针灸治疗急重症论述较多,如内科的热厥、寒厥、痉症、卒心痛、呕血等。妇科中的腰痛不可俯仰,小便难,肠鸣泄泻、崩漏等,小儿科的癫痫、脐风等,为后世针灸治疗急症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作为“备急”书的开头首先记述了急救。书中列举数十种急症,诸如针灸治疗卒中恶死昏迷、寒湿霍乱的吐泻、卒发癫狂、痈疽、犬咬、蝎螫、猝患腰痛等。明代,《神应经》所载针灸治疗的病症中,急症约占2/3。杨继洲《针灸大成》在总结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立针灸治证89种,基本概括了针灸治疗的急性病种。清代医家对一些急性温热病症逐步采用针灸治疗,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瘟疫“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熏,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砭刺曲池出恶血,或用锋针刺肘中曲泽之大络,使邪毒随恶血出,极效。”由于针刺疗法取效快捷,一些历代记载多属不治的凶险重症逐渐变成可治。如清·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疔疮走黄,毒气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清代喉科专家郑梅涧所撰《重楼玉钥》中治疗喉病,主张针药结合,对针灸尤为推重,除上卷许多病症大都述及针灸治疗外,下卷皆是针灸专论,详述了取穴、进针、出针等,加上73个喉科常用穴的部位、取法、作用、主治、刺灸法等。夏春农著《疫喉浅论》中治疗咽喉危急之症,经验颇多,其治疗手段有三,即针刺放血、刮穴疗法、药物探吐。以此可见针灸在中医喉科急症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