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实用技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属外治法之一,是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尤其20世纪60~70年代至今,小儿推拿不论从理论研讨及临床经验总结,还是出书论著,都是史无前例的。
小儿推拿是用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预防保健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用手在体表的穴位和部位上施加一种物理刺激,促进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纠正经络的偏胜及不足,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保健作用的一种方法。它适用范围广,从新生儿到12岁儿童,从五官科、皮肤科到内外、神经科,对急、危、重病患儿也能发挥一定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痹证、痿证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无不良反应,不需要医疗设备,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小儿易于接受且能提高免疫力,经济实惠,易学易用。
人体腧穴(穴位、穴道)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集体表之所,是治病的关键所在。小儿推拿穴位很多,尤其是特定穴。这些穴多以点线面状分布,多分布于双肘、双膝以下,是古人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小儿推拿治病的原理是受经络学说为指导的。凡外邪侵入,先从皮毛开始。皮部是人体最外层,是保护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四关是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部位,与五脏六腑表里相通,有十二原穴。十二原穴经气输注,多出自两肘、两膝的四肢关节以下的部位,因此四肢关节以下穴位都可以主治五脏的疾病。《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因为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头面、躯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与五脏六腑联成统一的整体,所以通过手法对经脉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经脉气血的运行,完成荣润周身的功能。
小儿推拿面状穴分布较多,操作大部分是直接作用于皮肤,因此与十二皮部关系密切。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所输注和布散的地方。人体皮肤的分布各有所属和所主,如《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布,脉有经纪……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故凡阳明经脉循行和到达人体的各部,不论是手阳明经或足阳明经,其皮肤的部位就属于阳明经皮部;凡手足三阴经的皮部所属同手足三阴经。十二经络所行止的皮肤部位也是十二经络在皮部的分属部位。皮部属于人体的最外层,所以它是保护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在病理上,外部的邪气可通过皮部而侵入络脉、经脉,以致脏腑。如《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同样道理,内脏有病,亦可通过经脉、络脉而反映到皮部。由此可见,皮部和经络、脏腑有密切的关系。《素问·皮部论》说:“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凡外邪侵入脏腑都是先从皮毛开始的。在邪气侵入皮部的时候,如能及时治疗,就会很快痊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当病邪侵入皮部,尚未到经脉脏腑时抓住时机治皮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儿推拿就是根据以上原理和古人的实践经验总结,运用正确的推拿手法,在体表、在人体经络皮部系统所到达的部位,施加一种有规律的刺激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对体表的刺激,通过经络作用,使其所属的各有关脏腑受滞的气血得以流畅,人体各功能得以恢复与增强,这就是小儿推拿的治病基本原理。
现代医学亦有很多研究证实推拿能治病的机理。如1962年,张汉臣等做了中医推拿补脾土穴对正常人胃液分泌影响的初步观察、中医推拿补脾土穴和逆运内八卦穴对正常人胃运动影响的初步观察以及中医推拿正常人补脾土穴对蛋白质和淀粉消化能力影响的初步观察。三大实验发现,推补脾土穴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表现为胃蠕动的频率增加、收缩力加大和紧张性增强;推补脾土穴还有促进胃的酸度和胃蛋白酶分泌增高的作用,故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对淀粉消化的影响不大;还发现,逆运内八卦穴对胃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小儿推拿和中医各科同样得到很大发展,发掘整理了散在民间的文献、资料,重印再版了很多有价值的名著;各地区开办推拿学校、院校,开办不同程度的学习班及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培养了大批小儿推拿专业人员,充实到各级医疗机构,提高了业务能力,使小儿推拿的长处家喻户晓。小儿推拿也越来越受到国外的重视和青睐,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发展很快。小儿推拿是我国的瑰宝,所以我们应学好,并当好老师,为全球的下一代造福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