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辐射致癌教训深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事情并不就此了结,那些幸存者虽然逃脱当时的伤亡,却遭受了癌症危害。
(中新网2012年3月1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美联合研究机构“放射线影响研究所”在美国放射线影响学会学术刊物上发布研究成果称,广岛与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如果是在30岁时受到1希沃特(Sv)辐射(1Sv=1000mSv),那么该人70岁时因实体癌死亡的风险比未遭核爆者高出42%。如果受辐射时年龄为20岁,患癌风险将增加54%。根据1950~2003年对约12万核爆受害者进行的跟踪调查,其中可估算个人辐射量的约8.7万人成为了分析对象。结果显示,已死亡的约5.1万人中,大约1.1万人死于肺癌、胃癌等实体癌。
肺脏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但电离辐射致肺癌的比例很低,而且人体被电离辐射后,随着照射剂量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放射病,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潜伏期,几年或十几年以后,有一小部分被照射者发生肺癌。电离辐射的致癌效应主要是由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破坏,使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量、结构异常,未能进行正常修复。异常结构的DNA经过几次核分裂,将其固定,并传给子代细胞,形成具有新的遗传信息的癌细胞。
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戴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还有一半来自医学辐射,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医疗辐射是人类接触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报告称,在全世界人口遭受的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辐射中,20%来自医疗辐射,而在所有人为因素导致的辐射中,医疗辐射所占的比例高达98%。
据2005年6月,美国科学院(NAS)发布了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报告第七版,在评估医用X射线和γ射线的生物学效应问题时,指出低剂量电离辐射(医用的就是如此)的最小剂量也具有使人健康危险性增加的潜力。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定义是大于零小于100mSv的电离辐射剂量。做一次标准的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在0.1~0.2mSv,做一次CT检查大约是10mSv,做一次PET/CT检查达到20mSv。
上世纪70年代CT的出现,是放射诊断学的一次重大变革,CT扫描是检查方便,迅速、无痛的一种新的医学检查方法。CT检查时X射线仪通过旋转拍摄人体横断面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得到三维图像。与传统的X射线相比,这种扫描的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影清楚,它特别能大大提高患者颅内病变(如占位病变、血管病变、脑萎缩等)的诊断水平,能够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其临床应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广泛,如今几乎达到了滥用的境地。如美国应用CT扫描的次数从1980年的300万次狂飙至2009年的6800万次。其中每年至少400万次针对儿童。尽管CT扫描为临床诊断立下汗马功劳,研究人员说,其实有多达1/3的CT扫描可由其他方法代替或完全没有必要应用。这意味着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000万成人和100万儿童无辜地暴露于辐射当中。据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估计,美国未来20~30年中将有高达2%的癌症患者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研究的结果同时披露,儿童受辐射后患癌的风险更高,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增殖旺盛,他们的组织对辐射更加敏感,儿童对辐射的敏感度是成人的10倍。而且儿童的预期寿命更长,故其潜在危害也更大。年龄越小,辐射诱发癌症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