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脾脏和腹盆腔包虫病

第一节 脾包虫病

一、概述及临床资料

脾包虫病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的原发性包虫引起,发病率约占1.6%,且多为单发,脾脏与肝脏皆为实质性脏器,除大小有别之外,其主要区别为肝脏是由门静脉系直接输入感染,而脾脏则是经体循环中动脉感染所致,故肝脏的包虫发病率远高于脾脏。而因肝包虫破裂或手术治疗时,囊液污染腹腔而继发脾脏包虫占脾包虫病60%。2002年至2012年10年新医大一附院手术治疗的近1400例囊型包虫中供有37例脾脏包虫,其中3例为原发脾包虫病,8例原发肝脏及脾脏包虫,3例原发腹腔及脾脏包虫,其余23例继发脾脏包虫,有包虫破裂或肝包虫手术史。

二、诊断依据

(一)接触史

生活在牧区,有与犬、羊直接的接触史;或城镇居民有间接的接触史。

(二)临床症状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待包虫囊肿长大,可出现左上腹部坠胀不适,压迫至胃底及大弯侧,可出现进食后胀满呃逆,食欲不佳等消化道症状。近十年37例脾脏包虫病例中18例无特殊症状,体检发现病灶而就诊,13例上腹部隐痛不适,6例因上腹部包块就诊入院。脾脏内没有外界相通的管道,故脾包虫合并感染较肝和肺包虫囊肿少见,若感染后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如发热、食欲不佳、体弱消瘦。脾包虫囊肿破入腹腔,则引起过敏反应,全腹膜炎及原头蚴种植。但破入胸腔者罕见。

(三)局部体征

包虫可寄生在脾脏任何部位,其囊肿包虫逐渐增大而向脾脏表面突出,巨大脾包虫囊肿向腹腔突出,而罕见向上增长顶压膈肌者。无并发症的脾包虫病人,易触及脾脏肿大及局部突出的包块。巨大脾包虫长期压迫脾实质导致萎缩成薄片。脾包虫典型体征为左上腹无痛性半球形包块,边缘整齐,界限清楚,表面圆滑,触之硬韧,压之有弹性,可叩出“包虫囊肿震颤征”。巨大的脾包虫可行腰腹双合触诊,体征更为明显。脾包虫囊肿合并感染,可出现疼痛并有压痛。肝包虫感染不同点之一脾包虫常伴有局限性腹膜炎,由于脾包虫囊肿常凸出于脾外,其炎症常浸润至邻近组织,刺激腹膜。居脾上部的包虫合并感染后,则引起左胸膜炎性渗出,产生胸痛和呼吸受限,但罕见脾包虫穿通膈肌破入左胸者。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改变,包虫过敏试验以及包虫有关免疫试验多与肝包虫相同。

(五)超声波探查

可探出典型脾脏液性暗区,但须注意左肾以与左肾盂积水鉴别。

(六)CT和MRI检查

脾脏包虫与肝包虫相似,皆为实性脏器内的囊型占位性病灶,CT和MRI征象与肝包虫类似。图6-1-1。

图6-1-1 CT显示脾包虫囊肿伴有内囊膜破裂,可见剥离的内囊漂浮在囊液中呈现包虫囊肿的“飘带征”或“水蛇征”等特征性影像

(七)鉴别诊断

1.左肾盂积水 左侧巨大肾盂积水,可占据左腰部及左上腹,包块的局部体征与脾包虫近似,其鉴别点:巨大肾盂积水与脾包虫皆可突出于左上腹部,但脾包虫使腰三角膨隆胀满,腰腹双合诊虽皆呈囊性感,但肾盂积水较软而无硬韧弹性感,叩之仅有波动而绝无震颤征,超声波探测无正常的肾盂,必要时做肾盂造影可与左肾盂积水鉴别诊断。

2.肝左叶包虫 脾脏或肝左叶包虫皆伸向左上腹而不易区别来自何方,但脾包虫在左上腹的包块伸延到左腰部,触诊左腰部膨胀,叩左腰部可试出“包虫震颤征”,X线显示脾脏阴影扩大,钡餐显示胃大弯受压。

3.疟疾脾、黑热病、门静脉高压以及肾肿瘤等,除该病特有的诊断根据外,超声波显示实质波型可鉴别之。

三、手术治疗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脾包虫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故宜在确诊后早期手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摘除病变部位包虫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脾脏组织,但复杂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和术式选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术前准备

脾脏包虫术前常规应包括全身其他脏器的检查,尤其了解有无合并肝脏包虫及盆腹腔包虫囊肿,做好术前评估。

(二)切口选择

根据包虫所在部位及大小,常规取左侧肋缘下切口,但对合并肝脏包虫及盆腹腔包虫囊肿病人,根据病灶位置可以取上腹部“人”字切口或腹部正中直切口。

(三)手术方法

需根据包虫部位、大小及并发症等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常用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脾切除

适应于:①病灶较多或较大占据整个脾脏组织;②病灶压迫脾门出现脾脏组织萎缩或梗死;③脾脏部分切除或外囊剥除过程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脾切除优点是效果可靠可以达到根治目的,但本病损失脾脏功能,可能出现暴发性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不适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2.包虫外囊剥除

可以做到病灶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脾脏的目的,适应于:①病灶位于脾脏上或下级。②包虫外囊与脾脏组织间有潜在间隙,不适于单囊型和钙化型包虫。术中注意脾脏及病灶的充分游离,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病灶破裂。

3.脾部分切除:

适应于:①多个病灶位于脾脏上或下级;②不适于包虫外囊剥除的单囊型和钙化型包虫囊肿。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脾蒂控制出血。

4.包虫穿刺内囊摘除

适应于各类包虫囊肿,尤其是周围粘连广泛,勉强剥离脾脏可导致大出血者,宜采用内囊穿刺摘除,方法步骤同肝包虫的手术操作原则。

图6-1-2 CT显示脾包虫囊肿

四、典型病例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24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5天”为主诉入院,病人体检腹部超声诊断为脾脏占位,入院后CT检查脾脏囊型占位,考虑脾脏囊型包虫、免疫学诊断包虫抗体阳性,入院诊断原发性脾脏囊型包虫病,并术中证实图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