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2~6周,常见有发热、乏力、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由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表现但常因被患者忽视而延误治疗。

1.1.2 关节炎:是风湿热最常见的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的不对称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关节受累为主,典型者可有关节的红肿热痛,有时可因有渗出而活动受限。但多在2周内消退,不遗留关节的功能障碍关节痛可随气候变化而加重。关节症状可为单关节受累,也可累及不常见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等。关节炎与心脏炎症严重程度不相关。

释义

· “游走性”常用来描述风湿热多发性关节炎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炎症在某一个大关节出现的同时必然在另一个大关节消失。所谓关节病变呈现游走性是相对于关节炎的整体病程而言,不同部位的关节炎可同时存在。如病程无药物干预,疾病发作后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多关节肿痛,病变通常可快速地影响多个关节,以下肢关节为首先受累部位,其次为上肢。关节肿痛多在一定时间内消退,无化脓表现,且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无后遗症出现。

1.1.3 心脏炎:为风湿热较严重的病变,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窦性心动过速为心脏炎的早期表现。轻者可仅有进行性加重的心悸气短或仅有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加重等不适。二尖瓣炎时可有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炎可见心底部舒张中期柔和的吹风样杂音。可有轻度心包炎,超声心动图可有心包积液,重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炎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心脏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减低。

释义

·心脏炎最突出的表现为心肌及心瓣膜损害。一般而言,发生心脏炎为本病进程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心脏炎常包括器质性的心脏杂音、心包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变在心电图及胸片上都有较为特异的表现,在使用敏感的心脏功能检查技术后可明确几乎所有的风湿热患者都会有心脏炎的表现。在心脏炎进展过程中以二尖瓣最易受累,表现为二尖瓣的狭窄,严重者可见二尖瓣的钙化或与关闭不全并存。

1.1.4 皮肤表现:为特征性的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近端,为轮廓清楚、易消退的淡红色环形红斑,周边可有葡行疹,中央苍白,常呈一过性,多在链球菌感染后较晚出现;皮下结节为圆形或椭圆形皮下硬结,无压痛,可移动,不与皮肤粘连。常出现于大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是在肘、膝关节及腕关节、枕骨区或胸腰椎棘突等部位。皮下结节多与心脏炎同时存在。

释义

·以渗出型及增生型为其特点,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两者常见于心肌炎患者。皮下结节是一种非炎性结节,多大小如豌豆,数目不一,质硬,按压不痛,其小于类风湿结节,且持续时间较类风湿结节短。多位于骨质表面或肌腱附近,可单一出现,亦可多发,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部位。环形红斑也称 “边缘性红斑”,是一种易于消散、无瘙痒、无硬结的皮疹,呈现粉红色或暗红色改变,常见于躯干及四肢内侧,但不会累及颜面部。本病变逐渐向外周扩散,而中间恢复正常,故名 “边缘性红斑”。

1.1.5 舞蹈症:多发生于4~7岁儿童,尤其是女童,多在链球菌感染后数月出现。表现为不自主的无意识运动,可见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挤眉动眼、摇头转颈、努嘴伸舌等。肢体可见伸直、屈曲、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无规律交替动作,上肢较下肢为重,远端较近端明显,兴奋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情绪不稳定。

释义

·舞蹈症又称小舞蹈病或圣维特斯舞蹈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性疾病,包括基底节区、大脑皮质区、小脑及纹状体表现,常见不连贯的、无目的的、不自主的运动,以及肌肉乏力和情绪不稳定,入睡可消失。潜伏期较长。可单独出现,亦可与心脏炎并存。

1.1.6 其他表现:可见到以腹痛为主的腹膜炎、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的风湿性肾炎、发生在大小动脉的风湿性脉管炎,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