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ZYYXH/T112-2008 风 湿 热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是上呼吸道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上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期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但急性期过后常遗留有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为多,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本病以关节炎症状为主者,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以心脏炎症状为主者,属于 “怔忡”“心悸”“心痹”等范畴

释义

·中医学中无与风湿热完全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部位侧重关节或心脏,可归如下范畴:

痹病: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出现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般而言发病虚实夹杂多见。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得安宁,心脏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常出现持续心慌,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势较缓,但病情较重。宋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首先提出本病名,认为 “当随其证,施以治法”。

·心痹:首见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目前认为多由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脉道闭阻,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心所致。常可见胸闷气短、心悸、肢体疼痛、无力、脉搏微弱或无脉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