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医师与中药疗效

中药主要由中医师应用,故中医师是决定中药发挥疗效的根本因素,其准确辨证、合理用药,就可能取得预期疗效,反之,辨证欠准,用药欠精,就无从谈及疗效。影响中医辨证和用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医师疏于研讨经典,影响中药疗效

清代叶天士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临床用药疗效显著,其部分医案经其门人整理为《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用药疗效显著原因之一就是谙熟经典,清代名医徐大椿评议叶氏医案指出,叶案虽精良,但诊治贴切者,皆导源于经方。徐氏在叶氏的最后一个医案“汪案”的眉批中说“中病之药,悉本经方”。可见,中医要想成为临床大家,要想取得优良的中药临床疗效,就必须深入研讨经典。

现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均开设《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课程,但俱是选读部分内容。由于是节选,就必然有一部分内容未被选入教材中,而未选中的内容未必不是重点,这使得学生对经典著作的掌握失于全面,不能全面掌握经旨,临证就可能出现“离经”现象,一旦“离经”就可能影响疗效,也就难以成为临床大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今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校很少学习《神农本草经》原著。该书是一部记载汉代以前中医用药经验的经典著作,其中记载的药物知识多数切合临床,很值得重视。如淫羊藿一药,现今的《中药学》教材皆谓其药性温或热,具有补肾壮阳作用,而《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药性“微寒”。本人据《本经》而大量(30g)应用淫羊藿,既有良好的扶助肾阳效果,也未见患者出现口干舌燥等“燥热”现象,说明《本经》记载的药性是古人临床总结出来的,不是由理论演绎出来的,足资可信。现在的大学不开设该门课程,对《神农本草经》的学习欠缺,就从本源上失于药性的把握,进而影响用药效果。

由于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能够奠定中医临证的根基,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要“读经典、做临床”,并举办了为期三年的“优秀中医临床研修项目”,可谓抓住了提高中医用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中医疏于中药研究,影响中药疗效

古代交通运输业欠发达,药物的流通性相对较小,同一品种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使用,所以古人应用的中药品种比较稳定。而今社会发展快速,物流、运输业的现代化,在某一个地区可以有全国各地的药品集散、流通,使得品种容易混乱。因此中医也要加强中药种属知识的学习。如有些中医使用刘寄奴,处方只写刘寄奴,其所用的是南刘寄奴还是北刘寄奴?医生不明。需知两种刘寄奴虽然都有活血通经作用,但南刘寄奴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全草,性温,兼有消食之功,北刘寄奴是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带果全草,性凉,兼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两种刘寄奴不属于一个科的,一寒凉一温热,药性差别大。我们应该明确,一种药物进入人体后,不可能是医生所希望的那种药性、功能发挥作用,而是所用成分都在发挥作用,所有药性和功能都将与人体发生反应,所以如果说用刘寄奴只取其活血通经之功,其他功能不予考虑,那么刘寄奴的寒凉或温热之性也不会因为医生没有考虑而不发挥作用,其对全方疗效是会产生不同影响的。

半夏的法定饮片品种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清半夏由白矾水加工而成,白矾长于化痰,故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善治湿痰阻肺证;法半夏由甘草、石灰水加工而成,甘草和胃,石灰除湿,故法半夏长于化湿和胃,善治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证;姜半夏由生姜和白矾加工而成,生姜功能降逆和胃,故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善治胃气上逆之呕恶;半夏曲是由半夏加工成的曲类制品,长于消食和胃,善治食滞中焦、痞闷呕恶等。一些中医疏于对中药炮制知识的学习,用半夏时处方只写“半夏”,未知其欲用半夏的何种饮片,用药者不知道要用何药,疗效怎能把握?

因此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专业学生的药学教育,使其真正熟悉临证所用的治病工具——中药,这是提高中药疗效的又一重要途径。

上面讨论的影响中医用药效果的因素,仅是个人不成熟见解,希望通过对于该问题的探讨,能够引起中医药工作者对药材质量、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视,牢固树立系统观,把握中药生产、加工与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做好用药的“在线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中药疗效,推动中医药学术和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