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古锋针与师氏三棱针、锋勾针

一、古锋针(第四针)

(一)古锋针形状

《灵枢·九针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1],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2]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

《灵枢·九针十二原》:“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素问·针解》:“四时……人筋应时……四针筋。”

(二)古锋针的作用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锋针主要为放血针具,用于刺络放血、泻热,治疗久病痼结者。

1.刺络放血,治疗痼疾

《灵枢·官针》:“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灵枢·九针论》:“主痈热出血……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发痼疾。”

2.泻热出血,治疗热病

《灵枢·热病》应用锋针最多。如下: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3],以第四针于四逆。”

“热病数惊,瘈疭而狂,取之脉(突出的络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4],刺骨。”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热病夹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5]。”

3.泻实

《灵枢·刺节真邪》:“刺大者[6],用锋针。”

注 释:

[1]絮针:絮指棉絮,絮针为缝制棉被的针,故名。

[2]痼病:痼,音gù。痼病,积久不易治的病。

[3]筋间:爪甲为筋之余,故为刺爪甲根部井穴。

[4]五十九:指《灵枢·热病》中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

[5]嗌里:指廉泉穴。

[6]刺大者:指邪气盛大者。

二、师氏三棱针

(一)师氏三棱针针形状

师氏三棱针分针体与针柄两部分,整体长58mm,由不锈钢制成(见文前图6)。

1.针体 长28mm,为鱼腹状三棱椎体,三面有刃,尖端锋利。较一般传统三棱针针身做了如下改进:①针身由普通三棱椎体改为鱼腹状三棱椎体。②针身长度较传统三棱针长。

2.针柄 长30mm,为六棱鱼腹状柱体,与一般传统三棱针相比,有以下两方面的改进:①由圆柱体改为六棱鱼腹状三棱椎体。②针身长度传统三棱针长。

(二)使用方法

1.静脉点刺法 亦称速刺缓出点刺法,适用于治疗各科病证时的静脉放血,可具体操作为:针刺前先准备一条胶皮带,然后手持皮带两端拉紧,系于针刺部位上方,因为血液的回路被阻,局部静脉即膨起,这时即可进行针刺;用前述基本手法将三棱针针体部迅速刺入静脉血管,并使三棱针针尖在血管内停留0.5~1秒;将三棱针徐徐退出静脉管,血即随针流出。

注意事项:胶皮带必须绑紧。用师氏三棱针进行静脉放血,点刺血管时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刺透对侧血管壁。如因用力过猛刺透血管里侧的管壁,则可能使血内溢,此时患者局部即有酸楚或疼痛感,局部皮肤亦呈青紫色。如发生这种情况,可迅速予以揉按,以促进血液的吸收,一般数小时内即可恢复;如出血量较多,这样处理效果不明显时,可用毛巾热敷。

2.末梢速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各科病证在肢端部位腧穴、反应点放血。方法是: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住所刺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并立即出针,使出血量如绿豆或黄豆大小即可。如出血不畅,可用手指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地流出。

3.散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一些外科病证以及痹证。方法是:用三棱针在患部周围点刺,然后用双手轻轻将血从刺激点挤出。如出血不畅,可辅以火罐,使恶血邪气尽出。

4.密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皮肤病、周围末梢神经麻痹、顽癣,以及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等。方法是:在患病部位用三棱针轻轻点刺,以患部微出血为度。

(三)师氏三棱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三棱针常用于刺络放血、清热解毒或启闭开窍,治疗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小儿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病证。

(四)古锋针与师氏三棱针的异同

师氏三棱针与古锋针的形状均以“锋其末,刃三隅”为特征,以刺络放血、泻热,治疗热病、久病痼结者。师氏三棱针除单独运用外,对于许多疑难病症,常与其他新九针针具配合使用,其疗效尤为显著。

师氏三棱针与现代一般的三棱针(又叫锋针)的形状结构、适应证基本类似,故在后面的临床应用中将现代三棱针也选为范例。

(五)锋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锋针点刺太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

验案 陈某,女,50岁,1985年9月1日初诊。主诉:左侧额、面颊阵发性剧痛20年,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左侧上额及面颊阵发性、闪电样、火烧样剧烈疼痛,时轻时重,常因情绪急躁、疲劳、洗脸、刷牙、进食等因素诱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Ⅰ、Ⅱ支)。近日因愤怒而诱发,从左侧眉棱骨处开始痛,窜至眼球,向左侧颈项及鼻翼、齿根扩散,面颊灼热疼痛,目赤,涕泪、口涎俱下。每次疼痛持续1分钟左右,每天发作数十次,兼有胃热恶心,心烦易怒,口苦而渴,喜冷饮,便秘。检查:左面颊皮肤粗糙,肌肉反射性抽搐,左太阳穴处有明显压痛,而肌肉无运动障碍,舌质晦暗,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系肝阳乘胃,风热上扰,脉络瘀阻。治则:活血祛瘀,祛风清热,通络止痛。取左侧太阳穴,以锋针刺之出针后拔火罐,放出黑紫血约3~4mL。毫针刺下关穴,以疏调局部经气;刺原穴合谷以清泻阳明热邪;泻荥穴内庭,以制上炎之火;取肝原穴太冲,以调和肝胃;补肾原穴太溪,以滋阴降火。针后患者立感头清目爽,疼痛全消,目赤减退。2日后患者来述,疼痛已止。随访5年未见复发。

出处 石信箴.锋针点刺太阳穴为主治疗面痛80例[J].新疆中医药,1991,10(2):20-21.

2.锋针治疗腱鞘囊肿

治疗方法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固定囊肿,右手持一锋针对准囊肿最高点,迅速刺入,捻捣两三次,立即出针,同时双手拇、食二指用力挤压肿块,务使囊内胶性黏液从针孔全部排出,再用酒精棉球擦净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验案 任某,女,32岁,成都市永丰公社百花五队农民,1980年11月16日初诊。左手腕部背面正中有突出皮表约3cm×3cm肿块一个,已3年。肿块呈圆形,有弹性,推之能动,表面光滑,手腕酸痛乏力,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不便,局部有轻微压痛,手掌下垂时肿块更加明显,遂诊为腕部腱鞘囊肿。用上述方法刺出胶冻状黏液约5mL,当即肿块消失,针孔消毒后,外盖5分消毒硬币,绷带加压包扎,7天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出处 杨介宾.锋针治愈腱鞘囊肿[J].四川中医,1985,4(6):45.

3.锋针挑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治疗方法 主穴为肱骨外上髁局部压痛点,配患肢手三里、手五里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1mL局麻。医者右手持针,以左手食指和中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锋针针尖与皮肤成30°角迅速斜刺入0.5寸左右,然后持针分别向上、向左、向右三个方向用力提拉30~40次,期间可听到粘连组织松解的“吱吱”声。挑治完毕后按进针方向出针。三穴操作相同。伤口以酒精及碘酒再次消毒,并盖以消毒纱布。24小时内伤口勿沾水。1次为1个疗程,2周后可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 显效19例,有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

验案 陈某,女48岁,1998年12月24日就诊。主诉:右肘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个月,加重1周。症见:右肘关节后外侧疼痛,痛点固定,疼痛以夜间为甚,旋转、背伸、提拉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并可向前臂放射。检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微肿胀,无发红。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病,期间行局部封闭治疗,疼痛稍缓解,但随后症状反复,未见彻底好转。遂以上述方法行挑治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仅余肘局部酸胀感,活动时无不适。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出处 何颖,王继宁.锋针挑治肱骨外上髁炎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36.

三、师氏锋勾针

(一)师氏锋勾针的形状

锋勾针是结合锋针和民间钩针的形状特点研制而成。“勾”,顾名思义,就是针尖为钩形,与针身呈45°角,且钩尖锋利,三面有刃,末端钩尖,长约3mm。锋勾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整体长约14cm。有单头型和双头型两种,单头型即一端有钩;双头型即两端有钩,针体中间为柄,较粗,两端渐细,针头钩回(见文前图7)。

(二)使用方法

1.刺络放血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在选定部位如穴位或刺激点上迅速点刺,用于放血。该方法主要通过刺脉络放血以泻热通络,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

2.割治法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后,针体与皮肤垂直,挑刺、勾割皮下纤维。上下提动针柄,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喀嚓”声。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孔而出,可减轻皮损。出针后用棉球按压。该法剥离或割断皮下一些脂肪及肌纤维,具有疏通局部之壅滞、剥离粘连的作用,常用于某些慢性疾患而致的局部功能障碍,或顽固疼痛久而不愈,或痛点固定的疼痛性疾病,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等。

(三)师氏锋勾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锋勾针具有刺络放血、宣通脉络、泻热散滞、剥离粘连、疏导气血等作用。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或某些慢性疾患而致的局部功能障碍及顽固性疼痛,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等。

(四)古锋针与师氏锋勾针的异同

师氏锋勾针结合了古锋针与现代钩针的形状研制,不仅可以用于刺络放血治疗热病、痼疾,还可用于割治、剥离粘连,以疏通气血的凝滞,对于一些顽固性疼痛、有固定病位的筋结点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五)师氏锋勾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锋勾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1)治疗方法一

治疗方法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损伤者,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患侧手叉腰,健侧手向前扳住患侧肘部,使患侧肩胛内上角翘起;棘上韧带和腹外斜肌损伤者,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双手自然下垂于治疗床两侧。然后于局部常规消毒,将锋勾针与皮肤呈45°角快速刺入皮肤,直达痛点(肩胛提肌损伤者,还需将针慢慢调至肩胛骨内上角前缘),然后沿肌纤维走行方向划拨3~5次,再将针体倾斜45°角出针,常规消毒针孔,敷贴创可贴,嘱患者3日内不沐浴,1周后复诊。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均收效良好。

验案 刘某,男,35岁,2002年4月20日初诊。因用力过度后出现右背部痛,耸肩、头前屈及扩胸时疼痛加重,夜间不能右侧卧,翻身困难。查体:右肩上抬畸形,右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压痛,上肢后伸受限,肩胛提肌抗阻试验阳性。诊断为右肩胛提肌损伤,行锋勾针治疗2次即愈。

出处 曾伶,李亮.锋勾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58.

(2)治疗方法二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种类选择适当的体位,暴露疼痛部位,找到压痛点,做一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10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地塞米松注射液1mL,共9mL,每个压痛点注射3mL,从浅入深注入药液。一次最多取3个压痛点。局麻完后,取消毒后的师氏锋勾针,押手绷紧或捏起所刺部位的皮肤,刺手持针,针头与皮肤呈75°角刺入皮肤,直达肌肉层,感觉有阻力时勾割3~4针,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勾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位顺针孔而出)。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稍后在针孔处拔火罐,拔出瘀血约2mL,取下玻璃罐,针孔处用棉球擦净,创可贴固定。勾治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活动病变肢体。每3日勾治1次,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 痊愈:软组织损伤处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点、功能活动正常者28例,占70.0%。好转:软组织损伤处疼痛减轻、局部压痛点减轻、功能活动改善者12例,占30.0%。本组40例全部有效。

验案 刘某,女,35岁,家庭妇女。2003年7月9日初诊。主诉:背部疼痛7天。病史:平常喜好玩麻将,7天来双侧肩背部疼痛,无心悸及咳嗽时加重感,上肢活动自如。检查:肩背部有明显压痛点2处。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心肺及锁骨、肋骨未见异常。诊断为肩背肌筋膜炎。用上述方法治疗后,1次即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出处 史雅琴.锋勾针治疗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40例[J].中国针灸,2006,S1:62.

2.锋勾针治疗头夹肌损伤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稍低头,取大椎穴处或项韧带两侧头夹肌附着处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刺时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以拇、食、中指以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先以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深度约10mm,遂将针柄扭正至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嚓嚓”声。出针时将针柄恢复进针时的方向与角度,使针尖部顺原针孔而出,出针后用棉球按压即可。每周1次,4周后统计疗效。

疗效 治愈65例,占73.0%;好转24例,占27.0%。有效率达100.0%。

出处 金生飞.锋勾针治疗头夹肌损伤89例[J].中医针灸,2009,29(5):416.

3.锋勾针治疗项韧带损伤

治疗方法 取俯卧位,头颈部探出治疗床的床头,或取坐位,颈部呈前屈状态。在枕外隆凸下缘或隆凸两侧压痛点,颈部正中线上棘突顶及其上下点,以及韧带周围肌肉附着区的压痛点上,常规消毒。刺时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以拇、食、中指以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先以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遂将针柄扭正至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之“嚓嚓”声。出针时将针柄恢复至进针时的针向与角度,使针尖部顺原针孔而出,出针后用棉球按压即可。1周1次,4周后统计疗效。

疗效 痊愈61例,占70.11%;好转26例,占29.89%。总有效率100%。

验案 吴某,女,45岁,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就诊于2007年11月10日。自述:颈项部酸胀不适,枕后部疼痛,转侧不利,头部不能过度前屈或后伸,每遇劳累或感受寒湿后症状反复发作,难以忍受。曾经予以普通针刺和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现症见:枕外隆凸下缘附着处有明显压痛,弹拨项韧带明显感觉有弹响声。遂在枕外隆凸下缘处定点,常规消毒后,以锋勾针垂直刺入皮下5mm左右,上下提插针柄,听到皮下纤维被割断的“嚓嚓”声,针后即感枕后部明显轻松;1周后复诊,述症状明显好转,唯颈项部仍有紧绷感,遂在项韧带附着处的压痛点上再以锋勾针治疗1次;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无疼痛及不适感,病告痊愈。

出处 金生飞.锋勾针治疗项韧带损伤8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27.

4.锋勾针治疗急性腰损伤

治疗方法 选取痛点或压痛点,锋勾针进入到预定部位后,施医者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进行弹拨抖动,可视病情弹拨3~7针。本病一般治疗1次后腰部活动基本正常,2次可治愈。

疗效 治疗283例,治愈265例,占93.6%;好转18例,占6.4%;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

出处 王黎明,李萍,王延玉,等.锋勾针治疗急性腰扭伤283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0):74.

5.锋勾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屈曲膝关节,使足掌平稳放于床上。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做皮肤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膝关节腔,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深达髌韧带下方,先做纵向勾割剥离,然后将勾针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将针体横向倾斜,和韧带平面呈15°角,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勾割剥离,然后使针体提至韧带下,向相反方向进针,重复上述手法,将髌下韧带和脂肪垫的另一侧剥离开来,出针,贴创可贴,预防针孔感染。在检查寻找压痛点时,若发现在髌骨下1/2段边缘下方有压痛点,治疗时应将患肢平放于床上,医者左手拇、食指按住髌骨底内外缘推向远侧,使髌骨向前上方向突起,充分暴露痛点,右手持锋勾针在压痛点处进针,针尖达到骨面后行纵向勾割,横向剥离,出针后贴创可贴。为防止新的粘连,术后数日内注意让患者多做患肢的曲伸运动,并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消炎痛3~4天。

疗效 治疗59例,经1~3次治疗,痊愈(膝痛消失,半年内未复发)50例,显效(膝痛消失,仅在劳累后或登高时出现膝部酸胀、乏力)9例。总有效率达100%。

出处 程清萍,高山,刘东明.锋勾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59例[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2000:501

6.锋勾针治疗腱鞘炎

治疗方法 令患者伸开手指,掌心向上,在患指掌指关节处的掌面有一硬结或条索状物,其压痛明显,在极度伸屈患指时,其硬结或条索状物随之滑动,而滑动的距离就是狭窄部位,也就是针刺勾割的施术部位(不可将结节或条索状物当成狭窄部位)。伸直患指,用镵针做好标记,局部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医者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施术部位肌腱,右手持笔式持针,使针柄与皮肤呈75°角迅速刺入狭窄部位,然后将针柄扭正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用力要均匀),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一般提动针柄勾割10次左右就听不到“吱吱”声了,这说明已将狭窄部位完全割开。出针时针柄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顺针孔而出,可减少皮损。出针后再将患指向远端背屈、牵拉,促使瘀血排出,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检查手指屈伸有无绞锁,如有绞锁,需调整进针部位重做1次,直至屈伸无绞锁,才告施术完毕。嘱患者每日练习患指伸屈20次左右,防止粘连。若1次治疗后仍未彻底痊愈,可间隔1周后行第2次治疗(因为针后1周内,在施术部位有轻微创伤,若针刺则痛甚)。

疗效 治疗有50指1次而愈,6指2次而愈,治愈率100%。

验案 张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3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右手拇指掌指关节处疼痛2年余。屈伸时有弹响声,活动不利,曾口服消炎痛等药物疗效不佳。检查:右手拇指呈扳机状,掌指关节掌面有压痛,可摸及0.2cm×0.2cm大小的硬结。极度屈伸患指时硬结随之上下滑动,其距离约0.3cm。用上法施治,在硬结滑动过的部位(即狭窄部位)的中点进针,勾割10余次,听不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为止,治疗1次而愈。

出处 吕岗,吕峰.锋勾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2例[J].中国针灸,1998,(6):23.

7.锋勾针治疗颈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在颈肩部风池、百劳、肩井等穴位及其附近采用指压方法寻找压痛点,以局部酸、胀、麻、痛,甚则放射至同侧上臂,或指压时手下出现结节、颗粒状感觉为准。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后,针体与皮肤垂直,上下左右提动针柄,挑刺、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咔嚓”声。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出针后吸以玻璃罐,放血3~5mL。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 治疗20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出处 李知行,孙健,董嘉怡,等.锋勾针治疗颈型颈椎病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16.

8.锋勾针治疗坐骨神经痛

治疗方法 选穴:主穴取阿是穴,配穴取环跳、阳陵泉、悬钟、委中、承山。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所选各穴,使用消毒后的锋勾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迅速将针尖刺入,刺时针尖与皮肤垂直,然后将针柄扭正再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0.5~1寸,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结缔组织和皮下纤维的“嚓嚓”声,每穴勾割3~4次后即应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即可。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按病情再行第2个疗程。

疗效 治疗198例,痊愈179例,显效8例,好转11例。痊愈179例中,治疗1个疗程者46例,2个疗程者93例,3个疗程者40例。

验案 于某,男,36岁,工人。1991年3月2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腰腿痛3年,时轻时重,1周前因受凉后复发,近2天来加重。现右侧臀部、大腿后部、小腿的前外侧呈持续性胀痛,疼痛难忍,夜间尤甚,屈腿、翻身均受影响,卧床不起,呈阵发性烧灼样痛由臀部向外侧足尖放射。因针灸、封闭等治疗无效而来诊。查体:神清,痛苦貌,步履艰难,右侧直腿抬高20°,臀部正中、大腿后侧、腓肠肌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腰椎X线片示无异常。诊断:右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遂以锋勾针治疗,针毕自觉疼痛大减,除小腿肚略有不适外,诸症基本消失,可轻松独步行走数百米。2天后复针1次,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出处 孟庆良,赵存君,张三品,等.锋勾针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98例[J].中国针灸,1994,14(3):29-30.

9.锋勾针治疗血管性头痛

治疗方法 施术局部常规消毒,右手拇、中、食指握笔式持针,左手食、中指分开头发,绷紧皮肤,对准痛点,迅速点刺5~7下,令其出血。每次取穴以2~4处为宜。点刺深浅适度,出血量则实证以每针孔1~3滴血为宜,虚证微出血即可。每穴施术完毕,用消毒棉球擦去血珠,按压针孔片刻即可。施术时应避开大血管,针刺前额及侧头痛时点刺力度宜重,头顶及后头痛点刺力度宜轻。治疗后局部勿用手搔抓,3日内不可洗头,以防感染。治疗时以头痛发作时为宜,每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86例,经临床1~3个疗程治疗治愈69例,占80.2%;好转16例,占18.6%;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达98.8%。

验案 王某,男,26岁,1989年11月2日初诊。自诉患偏头痛8年余,每因精神紧张或劳累后诱发,持续5~7天逐渐减轻,每月发作1~2次,有明显家族病史。曾各地求治无效,后行CT检查排除脑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就诊时患者双手拍头,双目紧闭,头痛正剧,呈极度痛苦面容。以左耳后完骨部向上绕耳至耳前太阳穴部,随血管搏动而疼痛,痛势较剧烈,眩晕欲呕。遂局部消毒,选疼痛敏感点完骨、浮白、悬颅、太阳穴依上法重力点刺,每穴点刺2次,挤出3~5滴血,施术1次,当即痛止。次日头痛又发,痛势明显减轻,伴头晕乏力,又依上法每穴点刺3次后,约2分钟痛止,此后3个月未复发。半年后又因饮酒睡迟而诱发,痛势不剧,部位如前,继如前法,治疗1次而痛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出处 杨学山,戴艳芳.锋勾针治疗头风86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7,19(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