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华针刀医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龙序

朱汉章教授发明的小针刀疗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提升为针刀医学。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27家三级甲等医院和29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举行的“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小针刀疗法被正式命名为针刀医学,并确定将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新学科推广,针刀医学遂成为与针灸学并列的同等级别的学科。

我和魏征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参加在南京召开的骨科学术会议期间,曾登门探望朱汉章教授,参观他儿子诊治踝关节扭伤的过程,谈到小针刀疗法诊治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等经验和疗效,发现小针刀不仅可以治疗颈椎病、胸腰椎病,还可以治疗很多内科疾病。由于其当时并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非议,朱汉章教授心情很是压抑……我和魏征教授就鼓励朱汉章教授,小针刀疗法属于新的疗法、创新的治疗手段,创新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理解和遭非议都是正常的,并跟他说,我和魏征教授在早期研究脊椎病因治疗时也遭受过非议和不解,后来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我和魏征教授研究的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疗效是确切的。我们鼓励他小针刀疗法前景是光明的,并建议他对老年、少年和体弱病人必要时术前加用局部麻醉,以减轻施术时的疼痛。只要安全、疗效好,人们会慢慢接受小针刀疗法的。在骨科会议上,魏征发言中谈到朱教授的小针刀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是中医骨伤科学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开拓项目。30多年弹指一挥间,小针刀疗法的发展正如我们所料想的一样,已经变成医学界的大树,如今已是硕果累累,遗憾的是针刀发明人朱汉章教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苍天不负有心人,朱汉章教授早期带出的学生们有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他们继承并拓展针刀医学的诊治范围,提高了疗效。肖德华医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肖德华医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参加过我院举办的《脊椎病因治疗学》学习班。他将脊椎病因治疗学与针刀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新路,解决了临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困惑,以颈椎、胸椎为中心治疗颈椎综合征、胸椎综合征,如过敏性鼻炎、抑郁症、哮喘、心律不齐、糖尿病、皮肤病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针刀医学是创新医学的代表,是在西医微观和中医整体观及其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创新医学理论体系,它的创新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器具创新,体现于针刀的刃口。二是理论创新。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是动态平衡失调。针刀对其之所以有效,在于针刀能松解筋膜粘连、瘢痕及肌肉挛缩,从而改善血管或淋巴管阻塞(改善微循环障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使骨关节运动功能失常,关节间组织(关节面软骨或膝关节半月板)继发性损伤导致骨质增生,再次加重肌力平衡的失调,并形成恶性循环。针刀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或治愈这类疾病,避免形成或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三是治疗方法创新,即采用针刀针对损伤部位筋膜组织(即软组织损伤部位)的高压力、高应力及高张力进行松解、剥离、铲切和疏通等治疗,使其减压、减应和减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改善微循环障碍)。

针刀治疗可以深入脊椎关节突的周围组织进行深部软组织松解,这是针刀治疗的优势。

希望肖德华医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总结病例,整理资料,为推广、普及针刀医学多做贡献!

我已近90岁高龄,看到针刀医学第一本医案——《肖德华针刀医案》即将付梓,愿为此书作序。

该书记载了近百个针刀医案,有些是肖德华医生在罗马尼亚的病案,资料珍贵。愿此书的出版能拓宽针刀界同仁们的思路,促进针刀医学的发展。

龙层花

2015年9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