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经校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神农本经释例

凡药名称天者,本乎上也;人者,本乎中也;地者,本乎下也。间有不合者,另有义。

凡药名称雲者,言其气润;雪者,言其气寒;霜者,言其干屑;露者,言其败露。

凡药名称山、水、泽者,皆以所生地言,言定须生此者也。

凡药名称王者,尊大之也;卿者,贵异之也;使及督者,专任之也;丈人及翁者,状其苍老多须;女者,状其柔弱而纤。

凡药名称秦者,秦读为“蓁”,盛之也。《说文》“蓁,籒文作 ,从秝”,“秝,稀疏适秝也”。余如“从至为臻”,《广韵》云至也,当是盛至,从艸为蓁,草盛貌。从扌为搸,聚也。从木为榛,乃小栗之成捄者,亦聚也,聚亦盛也。从车为轃,《说文》云大车箦也,大亦盛也。从氵为溱。《灵枢》谓汗盛出为“溱溱”。从虫为螓,言声之盛。从牛为 ,言体之盛。以此推之,药名为秦艽、秦椒、秦皮、秦龟等,其为地名与否,不辨可知。浅人偶见此等药,有出秦地者概作秦地解,非。称蜀者,大之也。凡物大者,独见。故《尔雅》云“独者,蜀”。称吴者,亦大之也。《说文》“吴,大言也”,《方言》“吴,大也”。称胡者,亦大之也。如大蒜大于小蒜,故云胡蒜。称巴者,肥之也。惟阿胶、代赭二味则称地名,盖必须彼处所出也。称石者,小之也。不必定出石间。

凡药名称为马者,高大之也;牛者,肥大之也;羊者,言其似;鹿者,言其野;猪者,言其肥小;狗者,言其小;兔与鼠,皆言其次小。皆以形言。虎者,威武之也;狼与豺者,粗暴之也。皆以状言。

凡药名称鸡者,灵动之也,亦状其腹大。鸡,奚声。《说文》“奚,大腹也”。故役人腹大者,曰女奚、曰奚奴。小儿病腹大曰丁奚。而“鸡”字,亦或省作“奚”。《本经》乌头一名奚毒,谓其可以毒鸡也。引申之为羽族腹大者之称。如呼雉属为野鸡、山鸡、竹鸡、麦鸡、英鸡,呼蜚蠊之属为灶鸡、莎鸡、樗鸡,皆是。甚至蛙为水鸡,芝栭之属为木鸡,则但腹大而非羽族者,亦冒其称,故皆治腹内病居多。

凡药名称爵者,古“雀”字。《孟子》“为丛驱爵”是也,乃色杂不一之谓,或青黑之谓。如《书》云雀弁之例,称燕者黑色。

凡药名称龙者,宠异之也。蛇者,但异之也。

凡药别名各有义,顾名思义亦关治疗。如芫名去水,螵蛸名蚀疣之类,不可忽视。惜误字多,意指远未易骤晓。

凡药名恒随时代改易,引诸家书释《本经》者,不可不知所分别。

凡言味气,多以甘兼淡,酸兼涩,平兼凉。其中品药中,亦多有小毒者,当取诸家书读之。

凡言主治有两药相类,而列症先后不同者,各举其所最长者言,勿因其词同而混视之。

凡言主治称身体者,全乎表也。称五脏者,半表半里也。称六腑及肠胃者,全乎里也。其兼称者,其兼治者也。知此始可与言《本经》药性。

凡言主治称病名,如死肌寒热、强痓、瘦、欬逆上气、泄利白沃、蚀疮痛胀、闭癃、盲聋、泪出 亦作“泣出” 、烦满漏下、消渴阴痿、黄疸、脓血痈肿、疽、痔、疥瘙、眩、惊悸绝伤、面 、拘挛、火烂、水气、隐疹痒、跌筋结肉、疝瘕、疟、癫痫、邪狂易、短气、奔豚、淋露、乳难、脑动、心悬、少食常饥、鼻塞、绝子、螫、瘘、恶风、疼痹、淫肤膜酸、面皯、涕吐吸、秃、涎唾余沥、见鬼、不能喘息、皰皶、恚怒、缓带下重弱、囟不合、痂痟、崩中、厥、翳眇、恶肉、呕吐、汗、忘、不嗜食、赤气惑、吐舌、瘿瘤核、鸣、衄、熛洗洗、冷癣癞淫淫、偏枯不仁、痣、瘰疬、魇缩痞引,瘈疭、夜啼、疣如刀刺、恐、痱、悲伤、恍惚不寐、摇头弄舌、遗溺、瞋瞑、㖞僻、哽噎、起脱 次经文,不次病 。凡百卅余种,皆当取《病源》《千金》《外台》等书读之,始知其状。《经》独不及哕,而仲景以橘皮治哕,则逆气即哕也。《说文》“哕,气啎也”。啎即逆,并详泉所撰《证原》 [1] 中。

凡言主治称病之大名者,各以其类。如伤寒,则续断、牡蛎、贝母、半夏、常山、楝实。中风伤寒,则麻黄、厚朴。中风,则萎蕤、巴戟天、络石、黄耆、防风、杜若、石膏、芎藭、白薇、泽兰、牡丹、马先蒿、枳实、乌头、大戟、衣鱼。温疟,则麝香、当归、麻黄、防己、羊踯躅、白头翁。伤寒温疟,则荛花、巴豆。风寒湿痹,则菖蒲、菊花、天门冬、术、牛膝、车前子、薏苡仁、泽泻、细辛、菴 子、柏实、干姜、葈 [2] 耳、蠡实、石龙芮、萆薢、薇衔、秦皮、乌头、天雄、别覉、蜀椒、蔓椒。邪气,则云母、消 [3] 石、朴消、紫石英、人参、木香、龙胆、白蒿、卷柏、香蒲、丹参、旋花、石龙芻、槐实、枸 [4] 杞、大枣、苦菜、石蜜、芍药、秦艽、百合、知母、紫草、石韦、王孙、栀子、芜夷、龙眼、彼子、桃仁、豚卵、石龙子、露蜂房、附子、鸢尾、青葙子、蛇含、白及、茵芋、牙子、姑活、屈草、蜀椒、皂荚、黄环、溲疏、松萝、药实根、腐婢、燕屎、虾蟆、蟹、樗鸡。伤中,则干地黄、麦冬、薯蓣、远志、石斛、苁蓉、胡麻、白胶、蜂子、桑螵蛸、桑白皮、秦椒、山茱萸、白马阴茎、狗茎、淮木。又温疾伤寒,则楝实。

以上皆各示所宜也。

凡言主治某病,多有自行申释者,疑古本只有大名华佗、仲景辈,乃别白之,今逐条注明。

凡言主治称益气者,皆破气。盖破邪气,即以益正气也。利血脉者,多破瘀血。盖破瘀血,即以利血脉也。皆言去邪后效,不专以补言。余如坚筋骨、长须发、强阴等,准此用者审之。

凡言久服神仙不老、轻身延年等,须通炼家言乃知之,自有传授,非可目为诬罔。上古作《本草》,不专为治病设也。

凡药例,取野生不取种生,故谷、蔬两部,藿不取大小豆,而取鹿藿、兔藿。其蕲、苋、荠,皆野生菜也。米不取禾、黍、稷、稻,而取薏苡、瞿麦,皆野生米也。其有非野生而功用可取者,如薯蓣、百合之属,不资灌溉,犹之野生者也。后世修本草者,漫为补遗,虽曰时势使然,要非《经》意。

凡药例,取大种不取别种。故言李不及梨,言枣不及柹 [5] 。盖李、枣其大种,梨、柹其别种也。观木李,一名木梨。羊枣即牛奶柹,可得其概。后世修本草者,漫为分别,亦非《经》意。

凡药例,取显效,不取微效。故根、叶、皮、子、骨、肉、羽、毛,只取一二而参差不齐,取其独胜独异为用也。后世修本草者,漫将一草木之根、叶、皮、子,一禽兽之骨、肉、羽、毛,尽行谱叙,仍恐偶效一时者,终不可为典要。历代本草家言,惟陶隐居、甄权为近之。

凡经文自《别录》朱墨书行 [6] 后,历久混淆,遂至诸家本各异。今据《千金》《太平御览》《证类本草》 《纲目》从《证类》别出。故直称《纲目》 、明·卢复本 [7] 、国朝徐灵胎本 [8] 、顾尚之本 [9] 校正。其称元大德本、明万历本、邹本,则据顾说。

凡药名称牡者,不必尽如注家说,当为壮实之义。牡桂有子,则牡蒿、牡荆,亦未必定系无子,否则牡狗阴茎,“牡”字为赘矣。称雄者与牡同义。

凡言主治称三虫、五痔、八疸、十二水、五劳六极七伤等,《病源》及《千金》《外台》中或释或否,读者知其大别可也。

凡言主治称消七十二石、化金银铜铁、胜五兵熔化为丹等,其法另载他书,不止如《本草》诸家说,以不关治病,不释。

凡言主治称泄者,谓便溏也。泄痢者,溏且快也。泄澼者,溏快不禁,肠门开辟也。《素问》作“辟”。“辟”,古“闢”字省。

凡言主治称痈肿者,初起之痈,但肿未溃者也。称痈瘍、痈傷、痈疮者,皆已溃也。傷去亻、 加疒旁,即为瘍。乃古今字之改易未尽者。《说文》“疮,傷也”,盖瘍之久而未敛者。

凡言主治称乳难者,即产难,非乳汁不下之谓。古谓产为乳,《素问》犹然。其有直称产难者,亦由改古为今时,改之未尽故也。

凡言久服,称神仙及延年者,乃轻重之别。历观传记神仙之术二,其炼内丹者,不外《参同契》一书,其云铅鼎、丹炉,皆喻人脏气,非资药物;其炼外丹者,则资药物,《本草经》殆其滥觞。陶注屡云道家须用者,以此方士托此,滋谬不堪。致问虽在高志之士,辟谷为之容,或足以延年,而愚者因以自毙,不独如昌黎所述也。惟服饵参、术、杞、菊等,随体性所宜,以却病为延年者,犹为近之。人明理岂贪生,贪生必徇欲,徇欲必短命,其势然也。《本经》特为药之性用极言之,以见物理精深。有如此者,亦与其废之,不如存之之意焉尔。

凡言主治各有要指,金石类多主镇逆破坚。草本类多主散结利气,大约苗及茎升,根降,叶散,子攻,花润。虫兽类多主助运泄闭,大约皮、骨、肉、毛、脏腑、血液、屎尿等,各如人身为治。三类并不论寒热,一例间有不然,则另有义。

[1]证原:书名,又见莫著《研经言》自序中。今其书不见。

[2]葈:原作“枲”,据目录改。

[3]消:原作“硝”,据目录改,余同。

[4]枸:原作“狗”,据目录改。

[5]柹(shì市):古同“柿”。《说文》:“柹,赤实果。”注:“言果又言实者,实谓其中也。赤中与外同色惟柹……俗作柿。非。”从古音到今音,已约定俗成,取其原义为是。

[6]《别录》朱墨书行:据敦煌甲本《本草经集注》“上三卷,其中、下二卷,药合七百三十种,各别有目录,并朱墨杂书,并子注,大书分为七卷”记载,即陶弘景撰《名医别录》之朱、墨书写编辑体例,与文义同。

[7]卢复本:即卢复《神农本草经》辑佚本,是目前《神农本草经》的最早辑本。

[8]徐灵胎本:即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

[9]顾尚之本:即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四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