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派伤寒名家医话精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疸四证说

黄之大要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表邪发黄,曰胆黄也,古人多言为湿热……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而伤胆,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

按: 历代医家对于黄疸的分类可谓繁多,《伤寒杂病论》有五疸之说,《诸病源候论》又提出九疸三十六黄,景岳之前的医家陆续提出过阴黄、急黄。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把黄疸分为四种。认为前人虽有五疸之分,但究其病因,古人多言为湿热,故五疸之分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遂大胆提出了黄疸分为四证的观点,并首创胆黄之说。至于胆黄一证,张氏认为乃由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而伤胆,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认识到一些外部因素,包括外伤,亦会引起胆道系统的损伤,以致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且认为这种黄疸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并对胆黄的提出,进一步整理了黄疸的分类,对后世医家在黄疸的证治上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阴黄全非湿热,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但见色黄,不察脉证,遂云黄疸同是湿热,而治以茵陈栀子泻火利水等剂,则无有不随药而毙者……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气血,血气复则黄必自尽退。

按: 阴黄一证,临床较为常见,故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中认识到此证最多,占用了较大篇幅讨论阴黄的证治。张氏认为,阴黄全非湿热,可因于寒湿,且多伴有内伤不足、气血亏败,临床治疗上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若但见色黄,不察脉证,遂云黄疸同是湿热,而治以茵陈栀子泻火利水等剂,则无有不随药而毙者。建议阴黄必须综合治疗,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气血,血气复则黄必自尽退。在治阴黄方面,并未专注于清利湿邪,而是结合辨证论治,以调补心脾肾等他脏之虚为先,以期气血复而黄自退。纠正了治黄专用清利之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