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出版品牌价值提升
互联网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革命,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过去,无论是哪种方式的传播,都带有一种片面的单向性,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评论;一般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产品中会选择那些更加个性化、更加符合人们体验的产品,客户的体验已成为营销的首位要素;数据的采集能力越来越强,促使商业人用数据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数据化,最有效的决策依托于最具时效性的数据。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指导下,传统出版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应用互联网思维,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要遵循出版规律,发挥内容资源上的优势,淬炼文化精品,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同时,不能满足于市场占有率,而要致力于掌控用户数据,挖掘用户需求,优化读者对出版品牌的产品体验。
一、重视产品品质:提升出版品牌的文化内涵
出版是以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为价值取向,对内容进行选择、组合、提升、拓展、深化的生产过程,通过对优质内容的编辑、出版形成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是其核心的、本质的价值属性。因此,文化价值无疑是出版品牌的核心价值。知名老牌大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其本身就早已成为公认的出版品牌,它们均扎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引进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坚持出版的社会主义方向,传扬中华优秀文化,引进西方文明成果,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为读者提供具有真善美品质的产品,是出版品牌赖以创立的核心要素。
品牌能否立起来、站得住、走得远,取决于产品的品质。不论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产品的品质都是决定品牌价值的关键基石。著名的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创立已逾300年,品牌享誉中外,如此傲然的品牌生命力,源于其对产品品质的严苛要求,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和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都是基于品牌对产品品质的保障,互联网思维倡导的工匠精神与出版品牌的品质追求正相契合。优良的品质让出版品牌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影响力扩大,美誉度也得以提升。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在内容上与时俱进,随着社会进步而注入新的内容,但其严谨规范的品质始终如一,延续了吕叔湘、叶圣陶、丁声树等老一辈大家的文化水准,使其一直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案头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图书,以其卓越的品质成为商务印书馆历久不衰的核心出版品牌。
二、巧用社交媒体:强化出版品牌的传播效果
在出版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中,对优秀图书产品的追求是出版社品牌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外在方式,优秀图书产品也是最能代表其品牌的东西。所以出版者品牌的主体与核心就是图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图书就等于品牌。没有过硬的图书产品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此类例子俯拾皆是:剑桥、哈佛和耶鲁等大学的出版社因高质量的学术名著而成就品牌;国内外语类工具书成为外研社的招牌;广西师大出版社因高品位人文著作而异军突起……在数字媒体时代,产品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或缺,但同时,出版企业的发展之道已经不完全是销售其产品或服务,如何通过网络传播为读者营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吸引人们来这里解决问题或实现愿望,成为提升出版品牌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出版业向网络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空间的重要课题。
社交媒体是一个新型的文化传播平台,活跃的新媒体元素对于提升传统出版社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进而强化出版品牌的传播效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交媒体通过营造阅读体验,拉近了出版品牌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网络虚拟社区、即时通信工具、专业论坛等社交媒体途径的建立让出版社与读者的沟通更加便捷,与读者间的情感联系更易于建立,同时读者成为在数字领域、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出版社进行互动的人,这种互动反过来应用到网络社交圈和传统的人际传播圈,增加了出版品牌被口口相传的机会,同时让出版品牌传播更具有说服力。这实际上扩大了出版企业的目标群体,即由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产品客户拓展至所有使用社交媒体的网络用户。当出版社能够与更广泛的网络用户产生互动、建立社交关系,并致力于满足这个更广泛的用户群的需求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仅仅服务于产品客户大得多,出版品牌的传播范围也会相应扩大。
三、优化编辑素质:潜移默化品牌意识
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够发展壮大。对于出版社而言,打造一支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关键。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获得长足发展的企业,都具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等。
互联网时代,内容仍然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作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对出版物内容的把握仍是重中之重。术业有专攻,作者是内容的创作者,他们对市场的理解和感受,与专业从事出版经营的编辑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编辑要具有对书稿进行提炼、加工、整合、优化的能力。在面对作者的作品时,编辑要以“再创作”的态度,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对出版经营的专业眼光和视角,在图书定位、封面装帧、主题提炼、风格把握等方方面面予作者以帮助,努力让作者的作品以更人性化、更易被读者接受的呈现方式去亲近读者,让作者赢得读者,这是编辑的核心能力。具备这种核心能力的编辑,就犹如具有高超厨艺的厨师,能让手中的食材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而那些只能做简单校对和文本加工工作的一般编辑,再好的食材在他们手里也只能烹饪出普通的饭菜。这就是优秀编辑和一般编辑的高下之别。
鉴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出版品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不仅仅是出版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或者数字平台的搭建,更要在思维上变革传统的产销模式,采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图书产品构建读者的人际关系或群际关系,强化读者的参与感,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在这一点上,优秀的编辑要强化出版品牌的连接意识,即图书产品一经销售,不是出版流程的完成,而是一种关系连接的构建和服务的开始,个性化的维护至关重要,其决定着出版品牌的后续优化。
四、承担社会责任:延伸出版品牌的价值力
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经济、互联网经济以及体验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出现,影响品牌价值的因素愈发复杂,企业的品牌建设除考虑消费者和竞争者等基本因素外,还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和互动程度,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量品牌价值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品牌价值不再以“利润最大化”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实现品牌价值。此外,从社会责任的视角审视品牌价值,同时体现了品牌的资产价值和顾客价值,反映出品牌价值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对品牌价值更加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出版社不仅承担一般企业物质产品的责任,还要对读者承担更多精神产品的责任。一方面要严格把握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到制作加工均加强管理,杜绝不良出版物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出版或服务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在完善传统营销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微博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另外,出版社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形象属性,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关系的融洽,从而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把握宏观发展趋势、产业政策变动,进而有利于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出版社对政府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自觉维护良好的秩序,净化出版物市场,打击非法出版物;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做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发展壮大国家软实力,实现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结语
传统出版业正处于加快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出版品牌的管理提出了创新要求。这意味着,强化互联网思维在出版品牌管理中的作用,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目标用户为中心,借力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理念,从用户思维、内容平台、生产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升出版品牌,使出版品牌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