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
(一)认识这一根本规律的理论依据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讲话中所系统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入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指明了方向。应当肯定,“三个代表”就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我认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对此,我们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认识它的客观依据。
从理论依据上看,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我们认识这一根本规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马克思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根本原理,揭示了社会意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总结了阶级统治的普遍经验,在政党政治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客观趋势的情况下,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牢记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的理论体现,它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理所当然,马克思主义便成为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从实践依据上看,各国共产党尤其是执政的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能否保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其执政水平的生命线,关系着共产党执政的成败得失,关系着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党的理论就是党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问题,至关重要。苏东剧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思想文化阵地大搞“非意识形态化”,推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最后抛弃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和吸取。
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也证明: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普遍规律。有人说:西方国家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济还不是发展得很好?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凡是考察过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同志,都深切、具体地感受到,这些国家极其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大,只不过各国对有关工作的称谓各不相同而已。如,美国多把对人的思想影响工作称为“价值观教育”,而德国则称为“政治教育”,许多国家都重视抓“公民教育”。除了各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外,就其途径、形式、方法、手段、机制而言,它们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批判地借鉴和吸取的。如,我国领导人便多次对新加坡领导人说过,要学习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总之,各国执政党无不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他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重视、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成为成熟的领导干部。”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人鼓吹“非意识形态化”和“真理多元化”,它们不仅违背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且也不符合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发展规律。事实上,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会乘虚而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减弱,便意味着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增强。因此,应当批判和肃清“非意识形态化”“真理多元化”等谬论的影响,发扬我们党一贯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要举措
从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来看,为了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要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党的理论建设摆在首位。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优良学风,并将其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原则。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使我们党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党内也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和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而战胜失误、克服困难、重新前进的。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正确开展了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思想斗争,从而使我国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化险为夷,避免了苏东剧变的悲剧在我国的上演。今后,只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继续坚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不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活力,才能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先进性、科学性,也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第二,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学习理论都如此重视,执政以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更应重视学习理论,这不但因为建设任务更繁重、艰巨,而且因为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做到政治坚定、永不迷航,而且要有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大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前,党的干部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又的确存在一部分干部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象。有些干部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态度不端正,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领会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而是采取了装潢门面和形式主义的态度与方法。这不但影响到干部素质的真正提高,而且危害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要看到,苏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其不少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仅是为了装潢门面,采取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态度,才最终导致了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所以,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坚持学习制度,带头学好理论,而且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扬优良学风。只有理论坚定,才能做到政治坚定。中国要出问题,首先就出在党内,所以,党的领导干部要清醒意识到自己的执政责任,努力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又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继续丰富和发展理论。
第三,教育好青年学生。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视察南方时从防止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高度指出:“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今后,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中选拔。只有从青年学生中不断培养出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事业才后继有人。如果不把青年人教育好,他们中就势必生长出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式的共产党的“掘墓人”。
第四,要努力开展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一方面,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先进文化得到传播,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有益思想文化。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以至于腐朽的文化也随之不断渗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没有改变,而且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进攻力度。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然是在与国内外的种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实现的。只有通过对错误思潮的批判,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提高人们的辨别能力,增强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比如,西方政治学家、未来学家炒作“全球化”,不仅提经济全球化,而且提“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这显然是利用他们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为推行世界单极化战略服务的,为推行“西方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服务的,因此,托夫勒公开提出要用“全球意识”取代“放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以建立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建立新的全球机构”。有的同志分不清是非,也糊里糊涂地宣传“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还称“更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树立全球意识”;不懂得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与笼统地说“全球意识”是根本不同的。又如,麦克卢汉在宣扬“全球村”时还断言媒介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而且是区别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这不仅夸大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严峻挑战,它企图否定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类型是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模糊我们的下一代人的生产关系观念、阶级观念。还有,用抽象的普遍性的观点来迷惑人们、偷运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有人说什么“21世纪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人们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以此来冲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当然,对于政治上鼓吹多党制、经济上鼓吹私有化、道德观上鼓吹个人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历史观上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新闻观上鼓吹“人民性高于党性”和“新闻商品化”等等错误思潮,都要坚持批判、常抓不懈。错误思潮在哪里出现,我们就要在哪里开展批判;错误思潮以新的形式出现,我们的批判工作也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发展、深化。绝不能让错误思潮自由泛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时代感,不断加强其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要正确开展党内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过“肃反扩大化”“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也出现过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历史经验说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正确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否则,党的正确路线难以确立或难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是在同“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开展党内的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既要反对超越初级阶段的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等“左”的倾向,又要反对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反对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反对封闭保守,又要反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反对私有化倾向;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又要改革政治体制、扩大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开展反倾向斗争。什么时候出现错误倾向,就什么时候开展反倾向斗争;哪里出现错误倾向,就在哪里开展反倾向斗争;出现什么错误倾向就反对什么错误倾向;没有就不要瞎反一气,不要搞“上挂下联”。在反对“左”的时候要防止右,在反对右的时候要防止“左”,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3)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待改革试验,坚持“不争论”的原则。对待改革试验,不应在实践之前企图辩明利大还是弊大,非要对其姓“社”还是姓“资”争个水落石出;而应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注意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不争论”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坚持改革的思想武器,也是正确开展的反倾向斗争的思想武器。(4)摒弃“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左”和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都同样会危害和葬送社会主义。(5)牢牢把握党内两条战线思想斗争的性质和目的。其性质是党内的思想斗争,其目的是达到党内的牢固团结和统一。除对触犯刑律者要依法处理外,一律按党内思想斗争性质对待;对违纪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也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反倾向斗争中,党外群众是受教育的对象,而不应把党内思想斗争扩大到党外。
第六,要增强阵地意识,抓好“四项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去占领阵地,非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便会占领阵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概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四项工作,指明了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主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图书和出版工作者、文学和艺术工作者以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当前,互联网发展很快,上网人数迅速增加。新媒体的发展既给我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极好的条件和机遇,又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上,英语信息占90%左右,而中文信息比重极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等优势推行“传媒殖民主义”,我们必须防止资本主义利用大众传媒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和侵蚀。因此,加强网络信息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信息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