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Q在博士生英语课教学改革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SEEQ教学评价量表对北京某高校2010级和2011级博士生“英语阅读表述课”教学改革前后所进行教学评价的差异检验结果,试图验证SEEQ教学评价量表在运用于新的教学环境下是否具有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SEEQ教学评价量表在运用于博士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评价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起到了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作用。
关键词:SEEQ、教学评价量表、差异检验、博士生英语课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教学评价除发挥其教学导向、鉴定、改进、反馈、展示激励和检查监控等功能外,还在以下三个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一,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其次,有利于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再次,有利于教学行为的有效调节(刘本固,2000:441-444)。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是对旧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衡量判断。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改革所做出的教学评价也是教师衡量判断自己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和衡量标准。
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时,具有一个高效度和信度的评价工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在国内外众多教学评价的量表中,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Marsh编制的SEEQ (Student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量表是所有教学评价量表中影响最大的量表,其可靠性、有效性及适用性已被大量研究数据所证明(Marsh, 1998:143-164)。而该量表的中文版《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也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一些大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其中基本的项目质量、维度结构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支持(孟庆茂,1999:541-560)。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本文作者在2011年对自己多年所教的博士生“英语阅读表述课”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在原有课型不变的基础上加大了口语课的内容(加入热门话题讨论)和课堂“新闻报道”的形式。其次,又因课时所限,采取了布置课后口语练习并进行下课抽查的方法,并加大了教师博客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虽然这些改革的正面效果已被学生过关考试及格率的提高所证实,但本文作者还试图通过2010级和2011级博士生使用SEEQ量表对“英语阅读表述课”进行教学评价的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探研两届学生在使用相同量表对该课程改革前与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上是否存在着差异,进而检验SEEQ量表在运用于博士生对英语课程改革前后进行教学评价的新环境下是否具有可靠性,从而验证教学评价能否对教学改革起到积极有利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测量对象
本研究对北京某高校2010级和2011级博士生对改革前后的同一门课程“英语阅读表述课”进行教学评价比较,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学期末给上过该课程的学生发放问卷94和85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和85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两届学生男女生人数比例和学生年龄结构相似,所学专业都为人文社科类。
该校博士生的“英语阅读表述课”是以英文报纸、专著、学术期刊中有关人文社科类的文章为阅读蓝本,并根据阅读材料内容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研讨课(seminar)、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角色扮演、辩论、讲演、案例教学等口语表述活动形式,旨在提高博士生英语专业阅读和学术表达能力。
2.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是Marsh编制的SEEQ英文原文问卷量表。该量表由34个调查项目组成,可分为9个测评维度,它们依次为:1、学习/价值感(1~4);2、教学热情(5~8);3、教学组织(9~12);4、群体互动(13~16);5、人际和谐(17~20);6、知识宽度(21~24);7、考试/评分与作业/阅读材料(25~29);8、课程和教师总评(30~31);9、功课量/难度(32~34)。问卷各项为5级评分制(very poor, poor, moderate, good, very good:1-5分)。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2010级与2011级博士生教学评价各单项的差异检验
表1 2010级与2011级学生样本各项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差异检验
差异显著性水平检验 * p≤.05 ** p≤.01 *** p≤.001
表1显示出,在34个评价项目中,2010级和2011级学生在9个项目(1、2、3、13、20、23、24、27、31)的差异检验中呈现出显著差异,而且这些项目的平均值(除了第24项)显示出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对教师上述8个方面的表现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也即2011级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他们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更加认为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更加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更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学生也更加可能接触到教师、教师更多地讲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教师能更加充分地讨论英语学科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考试/作业更能体现教师强调的内容。这其中差异显著度明显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评价与该教师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进行的改革(加入热门话题讨论和课堂“新闻报道”形式)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而差异显著度最大(p≤ .001)的“课后学生也可接触到教师”评价也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改革(布置课后口语练习并进行下课抽查的方法;加大了教师博客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有着密切的直接关联。这说明,教师在该课程上所做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尝试。另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2011级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与2010级学生的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1),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在本学期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在一些具体的相关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还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这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加关注学生课后的表现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原因还有待于作者继续探研。
2.2010级与2011级博士生教学评价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2010级和2011级博士生在“学习/价值感”和“人际和谐(师生关系)”2个维度的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2个维度的平均值都显示出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在自己学习上的“学习/价值感”和教师在“人际和谐”上的表现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差异检验结果充分证明,通过教师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所做的改革,如布置课后口语练习并进行下课抽查的方法,以及加大了博客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更加友好、感到他们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更受欢迎、教师能更加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也更加容易找到教师。这可以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所做的改变能较大地促进师生关系向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这与已有的研究完全吻合(孟庆茂,2003:617-619)。其次,通过教师对课程进行的改革,也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成就感,更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提高了。笔者相信学生在这几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每位英语教师都最愿意和最高兴看到的教学结果。再有,“课程和教师总体评价”维度的差异检验结果(.056)也几乎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这可以从客观上说明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几乎影响和提高了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和教师本人的总体评价。
表2 2010级与2011级学生样本各维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差异检验
差异显著性水平检验 * p≤.05 ** p≤.01 *** p≤.001
概而言之,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所做的改革是积极有效的,这些改革首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价值感,以及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另一客观事实也证明了教师所做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因为本学期学生过关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9%,这是该校历届博士生英语过关考试中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SEEQ量表无论是在教学评价的单项上还是综合性的维度上都适用于博士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评价,它是一个可以用于检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是否成功的有效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Marsh, H. W. 1998.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of Chinese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5(2):143-64.
2.刘本固.2000.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孟庆茂,赵增梅.1999.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多维性研究[A].新世纪测验学术发展趋势[C].台北:台湾心理出版公司:541-560.
4.孟庆茂,刘红云.2003.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J].心理科学(4):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