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字禅、看话禅与默照禅
禅宗思想发展到宋代,又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一些知名的禅师失去了原来禅居山林与平民接触而形成的朴实作风,转而经常与士大夫、官僚等上层人士交往、周旋,思想与风格日益与文人学士相合拍,并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同时,禅宗的机锋、棒喝、呵祖骂佛等一套方法也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往积累的大量“公案”,留给了人们足以揣摩、咀嚼、领会的大量思想资料。这一套方法不仅难以再有什么新的发展,而且由于这些方法的泛滥,相应地出现了“破坏”佛教的危机。因此宋代临济宗、云门宗的一些大师又一改以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传统,不仅重参究,也重“教”、重言说,即又转向在文字上下工夫。这样,在唐代原有“语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量的“灯录”,还有“颂古”、“评唱”等形式,由“内证禅”变成了“文字禅”。后来一些禅师又产生了忧虑,认为文字禅和禅宗的精神背道而驰,他们主张只把“公案”的某些语句作为题目(话头)来参究,强调不从文字上去理解,而是从言外之意去领会,这就是所谓“看话禅”。与此同时,又有曹洞宗禅师反对看话禅,主张静坐看心,寂默静照,称为默照禅,这实际上是回复到慧能以前传统禅学的观法。宋代禅宗禅观法门的这些变化、反复,标志着它的思想已经停滞不前了。
(一)文字禅
所谓文字禅是一种从文字上寻求禅意的观行法门。禅师用以往“公案”来教学人,但“公案”的语意含蓄,不落形迹,很难讲清楚。同时又不能直接点破公案语句的禅意,还要比原来语句明白易懂,这就需要迂回曲折的方法绕着弯解说,也就是要求在文字言说上着力,下工夫,并采用传统的偈颂、诗歌、注释等文人喜闻乐见的体裁,以引人入胜,提高教学和宣传效果,这就是“绕路说禅”的方法。
文字禅最早的形式是颂古。禅师以“古德”(禅宗德高的古人)所说的语句作为参禅的准则,称为“古则”。以“古则”为韵语,发明其禅意的,称为“颂古”,实际上就是公案的颂。临济宗人汾阳善昭(947—1024)最早创颂古的形式,他收集古人的一百条公案,分别用偈颂来阐述,为《汾阳善昭颂古》。后来云门宗人雪窦重显(980—1052)也作《颂古百则》。此后临济宗杨歧派的圆悟克勤(1069—1135)更以雪窦的《颂古百则》为本,编成《碧岩录》。此书先在颂前加有“垂示”(提示),再在颂中加“着语”(夹注),介绍提出公案者的简历,再加“评唱”(注释),以发挥禅意。这是临济宗的主要典籍,也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标志,即禅风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由讲公案发展到注释公案,由不立文字转为不离文字,并且影响很大,使一些有文化的禅师纷纷走上文字禅的道路,涌现出一批文词优美的禅宗著作,但同时也产生了舞文弄墨的流弊。
(二)看话禅
大慧宗杲(1089—1163)是圆悟的门下,他反对师父的文字禅,担心后人“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就将所藏《碧岩录》的刻板毁掉了,并且改变了运用公案的方向,不是直接去理解公案的文字,寻求禅师的禅意,而是以公案中的某些词句作为“话头”来参究,也就是参活句不参死句,他常常举“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一则话头,要学人持久、反复地参究“无”宇,也就是要昼参夜参,行住坐卧,着衣吃饭,屙屎放尿,都守个“无”字,这样日久月深,就与“无”打成一片,蓦然心花顿发,瞬间悟得佛祖的禅机。这种看话头的禅法,就称为“看话禅”。
看话禅自宗杲盛行以来,被临济宗人奉为圭臬,此后历经元、明、清,一直流传不绝。看话禅的特点是,用一则毫无意味和定见的活句,使人追问到底,大发疑情,如此疑来疑去,疑到山穷水尽,逼人返观自内,照破一切妄想杂念,探究本性,洞见自己的真面目。通常参究的话头是两个:“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念佛是谁?”这些话头是难以言说的,要靠内心的体察,作内省式的参究,以求省悟。参话头要善于怀疑,所谓“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就是提倡怀疑,随意联想。看话禅的思维实质是直觉的把握,是对自我本性的心理体究,对主观见解的自我肯定。
(三)默照禅
曹洞宗的禅观法门回互细密,知见平实,和临济宗不同。到了宋代,更由曹洞和临济相异的禅观,发展为曹洞宗天童正觉的默照禅和临济宗大慧宗杲看话禅的对立。天童正觉(1091—1157)认为心是成佛的根本,众生固被妄念的蒙蔽不得觉悟。如果静坐默究,去掉妄缘幻习,本性恢复,清白圆明,那就能够事事无碍。所以他坚持默然静坐,摄心内观。他在所著《默照铭》中说:“默默妄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宏智禅师广录》卷八)又在《坐禅箴》中说:“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同上)这种禅观法门是所传菩提达摩“壁观”和神秀的长坐不卧、住心静观的禅法的继承,是佛教传统的禅定方法,是与慧能以来的禅法不同的。虽然宗杲和正觉的私人友谊很深,但是禅风的不同,引起了宗杲的反对,指斥正觉是邪师,抨击默照禅是只图省力不求妙悟。尽管默照禅受到宗杲的强烈批判,却也盛行不绝。
上述三种类型禅法几乎同时出现,是禅法中两大矛盾的反映。一是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的矛盾,一是不坐禅与坐禅的矛盾。这些矛盾实际上是慧能禅宗与以往禅学对立的新表现,是直觉思维不同形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