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市井冷暖
1.“寄食”受辱
饥肠辘辘却承蒙邻居关照的韩信,终于吃到了一顿饱饭。
饭毕,韩信道了声谢,便挎着宝剑在大街上、小河边闲逛,一会儿跟人攀谈,一会儿又拿起石子在河滩上摆摆阵法。
夕阳西下,人们纷纷回家准备做饭,韩信又感到了饥饿。于是,他从河滩上站起身来,慢慢往家走去。
来到邻居门前,韩信看到对方正在洗菜。刚想上去打个招呼,邻居却假装没有看见他。韩信愣了一下,便立刻明白了。原来,邻居是害怕自己到家里蹭饭啊!
韩信脸上一热,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于是,他甩了甩袖子,心里暗想:“如此势利,待我来日富贵,还怕你不来巴结我?”
虽然这样想,但肚子却咕咕叫个不停。想到家中连一粒米都没有,韩信叹了口气,只好在附近徘徊。
这时,他看到另一户人家正在做饭,于是上前打招呼:“您在做饭啊?”
邻居见是韩信,也客气地跟他打了招呼:“是啊。公子没有做饭吗?如果不嫌弃,就到家里吃顿便饭吧。”
有了第一次蹭饭的经历,加上邻居对自己以礼相邀,韩信便高兴地回道:“那就麻烦你们了。”
这位邻居也被韩信的直白吓了一跳,虽然心里有些不高兴,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地将韩信请进了门。
就这样,韩信把附近邻居家都蹭了个遍,日子也勉强过了一阵。最开始,邻居们碍于面子,再加上韩信平日诚信有礼,都会给他几碗饭吃。可一来二去,这些邻居们也不再跟韩信客套了。
邻居们原本就是贫民,家中都不富裕,韩信吃得又多,谁家都觉得负担不起。再有便是韩信每日只来蹭饭,却不曾给过他们半点好处,令他们非常生气。再见到韩信时,大家也就心照不宣地避开他,彼此间也都在谈论韩信蹭饭的毛病。
这样的话传到了淮阴县南昌亭长的耳朵中。这位亭长是个仁厚之人,他听说韩信落魄到挨家挨户蹭饭的地步,心里有些不忍,于是对妻子说道:“这个韩信因为蹭饭,所以不能被举荐为官。可韩信心高气傲,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困难,又怎会去蹭饭呢?再者,他终究是贵族出身,且熟读兵法,想必日后定能飞黄腾达。不如,以后就叫他到咱们家吃饭吧?”
亭长的妻子有些不乐意,于是说道:“亭长本就是个芝麻小官,我们自己都吃不饱,你还要加一张嘴,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亭长有些为难,但还是坚持道:“我身为亭长,总不能眼看着韩信饿死吧?你不要再说了,去把韩信叫到家里吃饭吧!”
妻子满心不高兴,但拗不过亭长一直坚持,只好找到韩信说:“亭长知道公子的情况,所以想请公子到我们家里吃饭。”
韩信十分感动,他对亭长妻子深施一礼,道:“多谢你们,等我韩信将来富贵,定忘不了亭长与您的大恩。”
饭桌上,亭长对韩信很是看好,鼓励韩信道:“公子谈吐不凡,且胸怀大志,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如今,公子落难,我身为亭长一定会帮助你。以后若公子没有饭吃,就请直接到我家里来吧!”
韩信对亭长十分感激,也决定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
就这样,韩信每日三餐都在亭长家吃。刚开始还好,可时间长了,亭长家也渐渐开始揭不开锅了。
一日,亭长妻子掀开米缸,发现家里的米缸快见底了。终于,她再也忍不住了。
她在亭长面前怒斥韩信“无耻”,成日在家里吃饭,把家里都吃空了。亭长被妻子说得有些心动,但嘴上还是说道:“当初是我邀请韩信来家里吃饭的,如今怎能说反悔就反悔?”
亭长妻子知道亭长不会直接让韩信离开,于是心生一计。
第二天,天还没亮,亭长妻子便起来做饭,饭做好后,她把还在熟睡的亭长叫了起来。亭长有些纳闷:“今天怎么这么早?”
妻子说道:“我们先吃,等韩信来了,我们都吃过饭了,也不必为他再做。”
亭长无奈,只能吃了饭又接着睡觉。到了吃饭时间,韩信来到亭长家,却发现亭长家今日并未做饭,反而都在睡觉。
韩信不解,于是在门前踱步。亭长妻子看见韩信,故意慢悠悠地洗漱,然后打扫院子,盥洗衣物,就是不做饭。
韩信红着脸上前询问。不问倒好,一问,亭长妻子便怒斥韩信,让韩信颜面扫尽。
虽然韩信之前就在邻居家遭过白眼,但被指着鼻子骂还是生平第一遭。
《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此事的描述为:“怒,竟绝去。”可见素来好面子,且自尊心强的韩信当时有多愤慨。
怒极离去的韩信对亭长一家很失望,做善事有始而无终,又怎么能算仁厚呢?腹中空空的韩信在乡间漫无目的地踱步,却无人愿意与他搭话。
韩信来到经常用石子演练兵法的河边,突然眼前一亮。
2.漂母饭恩
韩信漫无目的地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鱼游来游去。
他眼前一亮:“何不钓几条鱼来吃?”
说干就干,韩信急忙回家找出一根竹竿和一捆粗线。他将粗线捋好,系在竹竿的前段。他仿佛记得,隔壁家孩子钓鱼用的鱼竿上是有鱼钩的。
可当时,秦国收缴了老百姓所有的铁器。韩信的家传宝剑是被母亲悄悄保存下来的。当时,连屠夫的屠刀、农民的锄头都要到官府登记在册,韩信又能上哪儿去找材料制作鱼钩呢?
他想到姜子牙直钩钓鱼的故事,心里有了点儿底,于是拿着竹竿匆匆来到河边。他倚在一棵垂柳下,手中拿着一根竹竿,竹竿的前端系着一条线绳。
可韩信哪能钓上来鱼呢?他连鱼钩和鱼饵都没有。何况,姜子牙钓的并非鱼,而是人;他韩信迫切需要的,只是河中游动的小鱼啊!
就这样,他在河边站了半天,直到饿得头晕眼花,也没能钓上半条鱼。
见毫无收获,韩信只能站起身来准备回家。如今的韩信,可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要说成家立业,现在就连吃一顿饱饭也难。
可韩信即便到了今日的地步,仍然觉得自己日后必定能成大器。
可能有人觉得,韩信到处蹭饭真是厚脸皮,就连史书也将年轻时的韩信评价为“无行”。但在韩信自己看来,他从未主动去谁家要求吃饭。虽然被人耻笑,被人看不起,但他并不觉得蹭饭是“无行”的表现。
并且,他始终以王孙贵族自居,虽然蹭饭丢人,虽然食不果腹,但他不屑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
一日,正当柳树下的韩信饿得头晕时,他忽然抬头看见河的上游有三五个妇女正在盥洗衣物,她们一边用木槌敲打着衣服,一边相互说笑。
韩信摇头道:“我说鱼儿怎么不上钩,原来是被上游这些妇人吓跑了。”
说着,韩信打算换个地方继续钓鱼。
韩信看着聊天的妇女们,妇女们也在聊着韩信。原来,这些妇人们早就知道韩信四处蹭饭的“恶名”。
在这些妇人中,有一位专靠盥洗衣物为生的妇人,村里人都叫她漂母。
漂母看到韩信独自在河边钓鱼,心下明白,这小伙子今日肯定又没饭吃了。
她动了恻隐之心。漂母放下手中衣物,回家拿了一些饭食送到韩信面前,道:“这些是我的午饭,非常粗陋。如果公子不嫌弃,就请吃些吧!”
闻着饭菜的香味,韩信缓缓睁开眼睛。他看见面前这位提着食盒的中年妇人,心里一阵感慨。这位妇人与自己并非邻居,也素不相识,如今竟然主动给自己送饭,这怎能让人不感动呢?
他接过饭食,赶忙向妇人道谢:“乡邻们看见我,都如同看到瘟疫一般,唯恐避之不及。您与我非亲非故,又非邻居,却愿意赐饭食于我,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感谢您才好。”
漂母摆摆手,随即道:“一顿饭食而已,公子不必客气。”
韩信再次向漂母深施一礼。礼毕,便狼吞虎咽起来。
看着韩信吃完了,妇人继续说道:“我就住在附近,以漂洗衣物为生。如果公子不嫌我的饭菜粗陋,可以每日在此树下等我。虽然我穷困,但还能赠给你一顿饭食。”
韩信十分感动,于是对妇人深施一礼,表示感谢。
解决了吃饭问题,韩信更是每日待到河边。他按照兵书上描绘的图形,用树枝画着敌我双方的阵营。他以石为兵、用沙作粮,运筹帷幄、纵观全局。演练到兴起时,韩信会起身,一边擦拭宝剑,一边踌躇满志地自言自语道:“大丈夫,当于此中直取万户侯!”
演练完毕,他便继续坐在河边钓鱼。此时的韩信已经顾不上鱼儿上不上钩了,他满脑子都是兵法的问题:这一战当如何攻守?如若敌众我寡,又当如何取胜?
当韩信感到腹中饥饿时,漂母早已将饭食准备好,送到韩信手上。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天。漂母每天到河边盥洗衣物,也每天为韩信准备饭食。终于有一天,韩信在接过漂母饭食时脸红地说道:“您没有嫌弃我,反而送我吃食。等日后我封侯拜相,一定赠予您千金,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漂母听完韩信的承诺,顿时把脸沉下来,说道:“你堂堂七尺男儿,一不能耕地,二不会经商,沦落到这种地步。我看你可怜,给你饭食,并不是贪图你的‘千金’,你说这些话,简直是侮辱我。如果以后还想吃我的饭,就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这番话彻底浇醒了韩信。
3.胯下之辱
受到漂母的责备,韩信不禁思绪万千。
是啊,自己一不能耕地,二不能经商,空有凌云壮志,可想要建功立业又谈何容易呢?一腔热血,却连吃饭都困难,又谈什么千金相报呢?
思及此处,韩信心情十分低落。他佩戴着宝剑,在市井中漫无目的地走着。
这淮阴县虽小,百姓的日子虽然难过,但市井却是一如既往地热闹。不管是摆摊经商的,还是路上闲逛的,大家也全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
韩信常年佩剑行走于此,每个人都认识这个流浪蹭饭的少年。毕竟在淮阴县城里,有资格佩剑的人很少,尤其像韩信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引人注目。
在淮阴县的市井中,有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小圈子非常出名。这个小圈子里的年轻人,家中长辈都是县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说是有头有脸,相对穷苦百姓而言,也只是过得稍微好一点的生活。
韩信不属于这个圈子。为什么?首先,韩信是县城里出了名的“蹭神”,兜里没有一文钱的他,根本无法混进来。其次,韩信自视甚高,常以贵族自居,不屑与这些年轻人交往。如此穷苦,却如此孤傲,自然没有圈子愿意容纳他。
韩信走在街上时,也常被这个圈子里的人嗤笑。
这天,韩信从河边回来,正思考漂母说的话,却不料被人拦住了去路。原来,他正好路过一个肉铺门口,拦住他的正是肉铺老板的儿子,他是这个圈子里的“头目”。
“韩信!你白长了这么高的个子,还喜欢随身配着宝剑。看着是个英雄,其实是个懦夫!”说完,肉铺少年身边的几个小青年也拦住韩信,并且撸胳膊挽袖子,想好好戏弄羞辱一下他。
周围的人见肉铺少年拿韩信开玩笑,纷纷围上来准备看个热闹。眼见周围人越聚越多,肉铺少年更来劲了,继续说道:“我说韩信,你腰上的宝剑从哪儿来的?不会是偷来的吧!”
韩信面无表情地看着几个小青年,说道:“与你无关,让开。”
肉铺少年上前一步,将双手横抱在胸前,双腿分开,笑着说道:“放你过去不难!你要是有种,拿起剑往我心窝刺进去;你要是没种,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韩信死死盯着肉铺少年,攥紧了拳头。肉铺少年被韩信盯得有些发毛,但他还是断定,韩信就是个懦夫,不敢拔出宝剑。
韩信看着周围人越聚越多,心里不由得想:“是十步杀一人,血溅七尺,还是像狗一般从他的裤裆下爬过去呢?如果杀掉他,不过是少了一恶少,但杀人需偿命,自己尚未实现鸿鹄之志,何苦给一麻雀陪葬?更何况,韩信的宝剑是由上好精铁锻造而成,寒光映日,摄人心魄。自古以来,名剑只斩千夫长,杀一小人,何苦来哉?”
想到此处,韩信默默低下了头。
众人看韩信有要爬过去的意思,纷纷起哄道:“韩信果然是懦夫,他不敢杀人,要爬了!”
肉铺少年闻言更加嚣张,他不怀好意地把双腿分得更开,道:“韩信!你个懦夫!快点爬过去!”
围观的人笑声更大了,甚至有人拊掌而笑。
韩信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双手按住宝剑,并快速将剑从腰间取下。
看热闹的人看见韩信如此举动,以为恶少将他逼急了,韩信要出手大开杀戒了!
刹那间,热闹的街市上鸦雀无声。恶少看到韩信亮出宝剑,吓得有些腿软。但他嘴里还是不依不饶道:“懦夫韩信!我就不信!你敢杀我?”
“杀了他——”
看热闹的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大家都纷纷起哄,叫韩信杀掉恶少。
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众人大失所望。
韩信把剑扔到地上,然后单膝跪下,双手撑地,在围观人群轻蔑的笑声中,慢慢双膝跪地,从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
这两条腿仿佛两座大山,将韩信最为看重的尊严牢牢压在了下面。
“这里待不下去了。”韩信满脑子想的都是这句话。他一边想着,一边心情复杂地站起来,捡起宝剑,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头也不回地走了。
关于韩信市井受辱,古今一直有两方面评价。
清初诗人沙张白为韩信作诗一首,专门描写他胯下受辱一事:“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其意是说,韩信胯下受辱并非是懦夫表现,一个人面对如此羞辱,竟然能隐忍不发,这才是坚韧与大勇,何其可怕。
而苏轼也在《留侯论》中讲述了大忍与小忍的区别。小忍乃是“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大忍却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试想,若韩信拔剑而起,刺死恶少。周围乡邻必然会抓住韩信送去见官,恶少的家人也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将困顿的韩信逼入穷途末路。倒不如忍下一时之辱,以待来日。
淮阴县,虽是他生长的家乡,却容不下他的雄心壮志。
韩信知道,是时候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