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预测预见未来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与追求。憧憬未来、想象未来、预测未来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和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
科技预见与科技创新共生互动,科技创新催生科技预见,科技预见推动科技创新。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工作生活。
科技预见活动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未来所进行的探索,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确定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竞争前关键技术。卓越的科技预见就是站在科学前沿、技术前沿,紧紧围绕人类、自然、社会的重大需求,开展超前思考和远景思考,前瞻性地预判科学技术大势大局。半个世纪以来,科技预见在改变人类未来、改善社会生活、革新关键技术、建设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把握未来中长期科技发展方向,不断修正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关注未来的预见文化。与此同时,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超前预判和确定战略性研究领域、突破性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国家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科技预见经历了三次浪潮。现今,科技预见已经演变为一股全球潮流,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对科技发展趋势的预见和监测研究,通过实施科技预见行动计划,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例如,美国《大众机械》月刊2012年对未来110年的科技发展进行大胆预测,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3年提出12项将对2025年的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中国科学院2011年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如此等等。
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作为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力最旺盛、创新创意最丰富的源泉,积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主动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科技预见,探索未来科技趋向、发现重大问题,是大学服务国家社会进步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路径的有益尝试。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经过120年的不懈奋斗,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交通大学值“双甲子校庆”来临之际,在全国高校率先尝试开展面向未来科学技术预见活动,动员和号召校内外师生和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集聚大众智慧,共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畅想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鼓励大家面向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预测战略性技术领域与颠覆性技术;面向世界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预测战略性基础领域和突破性科学方向;面向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预测亟待突破的瓶颈性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注重科技预见深度与广度的结合,鼓励通过有视野宽度和纵向深度的思考,提出有真知灼见的颠覆性科技预见。
此次“双甲子校庆”未来科学技术预见活动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
所征集的科技预见方案1400余项,涵盖数理、化学、生命、制造、材料、信息、资源环境、能源、医学和综合交叉等广泛领域。在入选的优秀预见方案中,既有基于专业背景和自身研究成果的“落地型”预见,也有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基于发散性思维的“畅想式”预见,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闪现着创新的火花。
《一个甲子的畅想——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把这些珍贵的创新火花汇聚起来,集册出版,推向社会,影响公众,辅助决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无疑将发挥十分有益的作用。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