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于吃的“指南”

“民以食为天”,不过天晓得: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真正解决了民众吃饭问题的朝代怕是不多。而时至今日,由于社会安定、科学进步、生产发展,尽管有些地区还要“扶贫”,但饭总是有得吃的了,在许多地方甚至已经是“营养过剩”了。超重、肥胖者日增,减肥已成产业。“三高”普遍被认为是由饮食之不当引起的,健康学者高呼要“管住嘴”。但人不能不吃东西,如何吃得健康便成了人人关心的话题:有主张“辟谷”的,有提倡素食的,有指责“洋快餐”的,有调查说某百岁老人就是喜欢吃腣膀的,到头来又有人认为“美食,人生之乐事也”……

确实,自古便有“食、色,性也”的话,要吃东西是人的本性,如今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享受些美食自然也是好事,更何况我中华美食誉满全球。

于是,问题成了“如何既饱了口福又有益健康”了。其实这个问题在全球来说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非我们一国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都制订有“膳食指南”之类的文件作为指导。我国也不例外:由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邀请营养专家集思广益,讨论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版发行于199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饮食条件亦不断变化,于是十年之后的2007年又作了修订、再版。2016年又再次修订、再版,并以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推广。应该说这是一个“国家级”的指南。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吃?答案应该是:按《指南》的意见办。

不妨来看看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怎么说的。这指南倒也简洁,共有6条: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化,具体点说是每天多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营养学家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品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全部需要,母乳之对新生婴儿除外。所以饮食应该多样化,以相互补充。平时工作一忙,煮碗面条、吃点快餐应付的人可能需要注意了。相反的情况也是应该特别提醒的。煮碗面条、吃点快餐应付的固然有,但人们饮食的总体趋势是菜越吃越多、饭越吃越少了。逢年过节、酒店宴客甚至不吃主食或是只吃很少的主食了。主食多为谷类食品,能给人体提供身体活动的基本能量,而且是最“经济”的能量。这里的“经济”二字倒不仅是指谷类食物相对较为便宜,而是指谷类食物中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若无糖尿病,则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且碳水化合物经代谢、提供能量后即转变为二氧化碳与水,不难排出体外,可以说是“最清洁的能源”。故这以“谷类为主”四个字的确很是重要的事。

2.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蔬菜能给人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其中深色蔬菜、红色蔬菜所含营养素尤为丰富。其实烹调得法,蔬菜之清香可口,亦属餐桌上的上品。豆类之中黄豆(大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制成的豆制品更丰富多彩,且易消化吸收,餐桌上应不可少。奶类营养丰富,其中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老少咸宜,乳酸钙更是补钙佳品。酸奶、奶酪不但别具风味,且酸奶之中多含益生菌及有助于人体肠道中益生菌生长的物质,于肠胃之健康、消化吸收之功能更大有裨益。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大鱼、大肉”多含贬义,其原因在于这“大”实是指“多”,过多则不利健康,故提倡“适量”二字。不但量应该控制,这肉还强调是瘦肉,目的在于减少脂肪的摄入。脂肪摄入过多易致人体肥胖,肥胖又易引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危害健康。故脂肪类食物确乎不宜多吃。鱼与禽肉中所含脂肪较少,鱼中脂肪且多含不饱和脂肪酸,于健康尚有些好处,故应适量摄取。脂肪中的胆固醇实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不过,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也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参与,人体每日所需胆固醇的量约为1000毫克,其中的七八成人体可以自行合成,因此尚需从食物中摄取300毫克之数,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所以膳食指南中说可以“适量”吃蛋,而且还有附加说明“连着蛋黄吃”,因为蛋的营养主要在蛋黄之中。

4.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少油、少盐”是老生常谈了,但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油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盐与高血压有关,而这两者恰是心脑血管病,诸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溢血的基础。故欲预防心脑血管病,“少油、少盐”仍必须强调。《指南》的要求是每人每日烹调用的油应少于30克、摄入的盐应低于6克。曾有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一般民众,人均每日摄入的油、盐约为61克与11克,成倍超标,实应多多重视。清蒸、煲汤之法或许能少用些油,咖喱、糖醋之味或许也可少放点盐,国人善烹饪,办法应该还是有的。

2016年的《指南》中提出,每人每日摄入的糖应少于25克,因糖摄入过多亦容易导致肥胖。25克这一标准,在一般日常生活中,除非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一般问题不大。饮酒总体上来说,对健康弊多利少,《指南》中有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酒折成酒精计应少于30克之说。不过,许多专家都认为,其实也很难给出一个多少方属安全的准确说法。饮酒一事,总以节制些为好。

5.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这一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的。浪费食物、暴殄天物,自应避免。有的人家为图省事,喜欢一次烹制许多菜肴,一时吃不完,每日反复烧煮,风味尽失,食欲下降,最后只好浪费了,应加以注意。

6.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饮食之目的,除饱口福外,在于为身体提供新陈代谢的原料,以及一切活动,甚至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吸收、思考、记忆等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饮食不可或缺,但也不可过量。健康之道在于平衡,故在《指南》中还有吃动平衡,以维持健康体重这一条目。如今我国许多民众总体上是“多吃、少动”,尽失平衡,于健康自属不利,亦应引起十分的重视。

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饮食之事关乎健康,多加注意,口福与健康俱得,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