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守病机,补肾活血并用
刘瑞芬教授认为,诸多妇科疾病与“肾虚血瘀”有关。女性的特殊生理现象经、带、胎、产、乳均与肾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傅青主女科》曰:“经本于肾。”肾藏精,与女子的生长、发育、生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月经的潮止以肾为先导,肾精肝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血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于全身,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肾精肝血相互资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女子以肾为本,以血为用。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真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若肾气不足,其温煦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减退,脏腑功能低下;肾阳虚,阳气不足,失去温煦推动的功能,血运不畅而致瘀,阳虚阴寒内盛,血脉拘急挛缩促进或加重血瘀;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浊内生,痰浊阻滞气机影响血运而成瘀血;肾阴虚,则阴液亏虚,血脉不充,脉道滞涩,以致血液运行不畅而瘀滞;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导致肝阴血不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血不足,肝用失常,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妇人生理上易郁易怒,影响肝气的条达,导致气滞血瘀;女子在经、带、胎、产的生理过程中,摄生不慎,寒、热、湿邪乘虚而入与血相搏,日久成瘀,瘀血阻滞,又影响肾的生理功能,而加重肾虚,肾虚和血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肾为冲任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虚血瘀,冲任损伤,则胞宫、胞脉、胞络受损,由此而引起经、带、胎、产等一系列的妇科疾病。因此,多年来,刘瑞芬教授按“异病同治”的原则,补肾与活血并用治疗妇科病证。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又分为补肾活血法与活血补肾法。补肾活血法是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肾虚血瘀证,即疾病的证候以本虚为主的本虚标实证,如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性不孕、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而活血补肾法则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补肾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瘀肾虚证,即疾病的本质以标实为主的标实本虚证,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根据具体情况,又酌用舒肝、健脾、利湿、化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