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草质茎)

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以干燥,色淡绿,茎粗,内心充实,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立秋至霜降间,割取绿色细枝,阴干,切段。生用、蜜制或捣绒用。

麻黄(草麻黄)

形:圆柱形的段,表面粗糙,有细脊线

色:淡黄色或黄绿色

气味:气香,味涩、微苦

【性味功效】辛、微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内服煎汤2~9g。

【功用特点】有“发表第一药”之称,因其发汗力较强,恐其发汗太过,故多用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并善于开宣肺气平喘、通调水道、利水消肿,对水肿兼有表证者尤宜。

【验方精选】酒皶鼻:麻黄、麻黄根各4g,酒煎,早晚各饮3~5杯。

【注意事项】本品发散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慎用。

桂枝(嫩枝)

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以幼嫩,色棕红,气香者为佳。主要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常于3~7月剪下嫩枝,切成薄片或小段,晒干或阴干。生用。

形:短圆柱形,皮孔点状

色:外皮红棕色至棕色;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

气味:香气特异,味甜、微辛

【性味功效】辛、甘,温。散寒解表,温经通阳。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

【功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应用;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达表,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在解表药中属扶正祛邪药。另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验方精选】冻疮:桂枝60g,水煎煮,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叶)

来源于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夏秋季采收。阴干。以叶多而片大,色紫,不碎,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形:不规则的段或未切叶,有皱褶

色: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

气味:气清香,味微辛

【性味功效】辛,温。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内服煎汤3~9g。

【功用特点】本品发散风寒作用较弱,多用于外感风寒轻证;因其兼能宣肺止咳,入脾经又能行气宽中,和中止呕,故对风寒感冒咳喘有痰,兼见脾胃气滞,胸闷、呕恶者,尤为适用。此外,解鱼蟹中毒。

【验方精选】恶疮,疥癣:紫苏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1.本品辛温,温病初起、胃热呕逆,均应慎用。

2.实验证明,本品有升高血糖作用,故建议糖尿病患者不宜大剂量使用紫苏。

生姜(根茎)

来源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8~11月间采挖,除去泥土、茎叶和须根。以块大,饱满,质嫩者为佳。临用时切片,生用,或煨用(煨姜),或捣汁用(生姜汁),或取皮用(生姜皮)。

形:类圆柱形厚片,可见环节

色:外皮黄白色或灰黄色,切面

浅黄色

气味:气香特异,味辛辣

【性味功效】辛,温。解表散寒,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诸毒。内服煎汤3~9g。

【功用特点】本品散风寒解表力较弱,多用于外感风寒轻证,但有良好的温中止呕作用,故有“呕家圣药”之称,用于治疗胃寒呕吐(配半夏)等胃气上逆证,又能温肺化痰止咳。此外,可解天南星、半夏及鱼蟹毒。

【验方精选】老人大小便不通:生姜12g,盐1捻,豉30粒,葱1茎和根叶。共捣烂,敷脐上。

【注意事项】本品伤阴助火,阴虚内热者忌服。

香薷(地上部分)

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chinensis ‘Jiang xiang ru’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以江西的产量大,质量优,商品习称“江香薷”。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以质嫩,茎淡紫色,花穗多,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形:茎方形,叶多皱缩

色:叶黄绿色或淡黄色,

密被白色茸毛

气味:气香,味辛凉

【性味功效】辛,微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内服煎汤3~10g。

【功用特点】本品解表的特点:因表证夏季多夹暑湿,而香薷化湿祛暑和中,故有“夏月麻黄”之称,尤宜于治疗阴暑证(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此外,又可利水消肿。冬季伤寒表证,解表多用麻黄;夏季伤暑表证,解表多用香薷。

【验方精选】口臭:香薷适量,水煎,含漱。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荆芥(地上部分)

来源于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秋冬采收,阴干。以色淡紫,茎细,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炒黄或炒炭。

形:茎呈方柱形

色: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短柔毛黄白色

气味:有薄荷样香气,味微涩而辛凉

【性味功效】辛,微温。煎服4.5~9g,不宜久煎。止血炒炭用。

【功用特点】本品轻扬疏散,药性平和,善于散风邪,故表寒、表热均可应用,又可发表透疹,炒炭止血。为风病、血病、疮病常用药。

【验方精选】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

防风(根)

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 (Turcz.)Schischk.野生品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产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者,称为“关防风”或“东防风”,产量大,质量佳。春秋季采挖,晒干。以条粗长,单枝顺直,根头部环纹紧密,质松软,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色者(凤眼圈)为佳。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形:类圆形厚片

色:外皮灰黄色或灰褐色,断面外侧浅棕色或黄白色,内有棕色环,中心浅黄色,形成“凤眼圈”

气味:气微香,味甜

【性味功效】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内服煎汤4.5~9g。

【功用特点】本品名曰“防风”,尤善祛风解表,有“散风通用”之说,又因“风药能胜湿”,故可胜湿止痛。因药性平和,故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归肝经而味甘,肝主筋,味甘能缓筋急,故可止痉;此外,炒用可以止泻。

【验方精选】手足麻木:防风、秦艽、羌活、制附子各3g,姜3片。水煎取汁,再加生地黄汁适量,煎煮数沸即可服。

【注意事项】

1.性偏温燥,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2.过敏者当忌用。临床报道有服用本品出现过敏者(用药1小时内出现上腹部不适,出现恶心、心烦、皮肤瘙痒、灼热、红斑等症状)。

羌活(根茎及根)

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ranchetii H.de Boiss. 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

形:不规则或类圆形厚片,切面有多数裂隙

色:切面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黄棕色小点(朱砂点)

味:芳香

【性味功效】辛、苦,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煎服,3~9g。

【功用特点】本品气味雄烈,善能升散发表祛风寒,苦燥胜湿止痛,故为治疗风寒夹湿表证、风寒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牵连项痛)及风寒湿痹上半身疼痛的要药;另外,常作为治疗上半身疼痛和后头痛的引经药。

【验方精选】白癜风:羌活90g,当归60g,赤芍60g,旱莲草60g,熟地黄60g,制成水丸,每次服9g,日服2次。

【注意事项】

1.本品辛温香燥之性较烈,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2.用量较大时,脾胃虚弱者易致呕吐。

白芷(根)

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 (Fisch.ex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栽培品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均以独枝,粗大,皮细,质坚,色白,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切片生用。

形:不规则或类圆形厚片,有时可见“疙瘩丁”

色: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切面白色,有深色环圈

气味:气芳香,味微辛、苦

【性味功效】辛、温。解表散寒,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煎服,3~9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辛温升散,芳香上达,善通鼻窍、止痛,故风寒感冒而头痛较剧,或鼻塞流涕、鼻渊更宜使用本品;足阳明胃经,上行头面,所以可止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齿龈疼痛)及风寒湿痹;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验方精选】痔疮:白芷60g,紫草15g,苦参30g,滑石30g,黄柏30g,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1.本品辛散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

2.过量可引起中毒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出汗、血压升高、烦躁等,严重者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细辛(根及根茎)

来源于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栽培品的干燥根和根茎。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等地。夏秋采收,阴干。二者均以根多叶少,根色灰黄,气辛味辣而麻舌者为佳。生用。

形:长短不等的细根段

色:表面灰黄色

气味:气辛香,味辣麻舌

【性味功效】辛,温,有毒。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内服煎汤1~3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辛味极强,温性峻烈,善于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祛肺肾二经风寒的要药,入肺既可解表散寒,又可温化肺中的寒痰(温肺化饮);入肾又可祛足少阴肾经的风寒,自里达表,为治疗阳虚外感的要药;诸作用中尤以止痛为先。

【验方精选】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份,研末。涂患处,涎出即愈。

【注意事项】

1.本品辛温走散,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2.反藜芦。

3.用量不宜过大,因应用不当而致细辛中毒者,古今都有记载,当引起注意。

藁本(根茎及根)

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is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和根。主产于湖南、四川、辽宁及河北等地。春季采挖,晒干。以身干整齐,香气浓郁者为佳。切片生用。

形:不规则厚片,切面有裂隙或孔洞

色: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黄白色至浅黄褐色

气味: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性味功效】辛,温。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辛温升散,善祛太阳经的风寒湿邪,又可循经上达巅顶,而有止痛之功。张元素称其“乃太阳经风药,其气雄壮,寒湿郁于本经必用之药,巅顶头痛非此不除”;又可胜湿止痛。

【验方精选】小儿疥癣:藁本适量,煎汤,用以沐浴及洗衣服。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而燥,凡阴虚血亏、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慎用。

苍耳子(成熟果实)

来源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野生品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全国各地。秋季采收,晒干。以粒大饱满,色绿者为佳。碾去硬刺,生用或炒用。

形:纺锤形或卵圆形,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

色:黄绿色或黄棕色

味:微苦

【性味功效】苦、甘、辛,温,有毒。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内服煎汤3~9g。

【功用特点】本品散风除湿,善能通利鼻窍止痛。鼻科临床广泛应用,鼻渊(鼻窦炎)、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痔(鼻息肉)、鼻疮(鼻疳,即鼻前庭炎)可单用或复方配伍。苦能燥湿,又为祛风湿的圣药;外达皮肤祛风止痒。

【验方精选】牙痛:苍耳子3g,水煎,趁热含药汁,疼则吐,吐后再含。

【注意事项】

1.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2.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苍耳全株皆有毒,以果实的毒性最强。

辛夷(花蕾)

来源于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 Pamp.、玉兰 Magnoliadenudata Desr. 或武当玉兰Magnoliasprengeri Pamp. 的干燥花蕾。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入药用。

形:长卵形,似毛笔头,基部常有短梗,苞片外表面被有茸毛

色:皮孔类白色,茸毛灰白色或灰绿色

气味: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性味功效】辛,温。散风寒,通鼻窍。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适用于鼻渊、鼻塞和风邪所致头痛,为治疗鼻病的主要药物。

【验方精选】鼻塞:皂角、辛夷、石菖蒲等份。为末,绵裹塞鼻中。

【注意事项】

1.本品辛香性燥,对鼻腔黏膜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萎缩型鼻炎慎用。

2.本品不宜多服,否则易引起头晕、目赤、口渴、鼻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