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芯片:食物的未来是多功能主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类饮食的三个阶段:饲料式饮食、餐式饮食、功能性饮食

食物对于人类来说,无非是一种延续生命的饲料。当人们通过智慧不断地对生活进行改良后,曾经被人们视作饲料的食物,衍生成了碗里的饭。那么在未来的食物世界中,又将生出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它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说到饮食,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饲料式饮食、餐式饮食、功能性饮食。

饲料式饮食是指人类为了维系生命才摄取食物,由于当时技术不先进,食物的选择范围很少,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就不会错过,根本就不会考虑是否美味和健康,即便后来人们发现经过火烤制的肉食要比生肉好吃时,也是觉得用这样的技术处理的食物有利于存放,以保证随时喂饱自己的肚子,这恰恰是我们人类思想意识中最为原始的成本概念。

人们这种饮食要求,有点像是用食物喂养牲畜,目的不在于提高其味觉,而是能够让它维系生命和生产,从而满足我们人类自己的物质需要,这种饲料式饮食,是生命的最基础饮食模式,为的就是填饱肚子,补给能量,对质量和口感、质地,没有过高的要求,就是单纯地为了生存而进食的初级饮食阶段。

到第二个饮食阶段,也就是餐式饮食阶段,这时候人们的思想和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再依靠单纯的外出打猎,摘果子,挖野菜维系生活,他们渐渐学会了耕种、畜牧,形成了稳定的群落,社会,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这时的人们,开始不断改善自己的饮食。于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完善食物,让食物更符合自己的胃口,更容易下咽,同时也更容易给自己带来饱足的幸福感。

这时的人们就从单纯的饲料式饮食渐渐演化成了真正意义的餐式饮食,他们不但固化好了每一天的进食时间,而且对饭食的内容和口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达到自己向往的饮食幸福状态,他们不断地在烹饪技术上进行尝试和创新,研发不一样的食物的制作方法,而生活也因为这样的不断尝试,而变得稳定而丰富起来。

虽然人们的整体技术能力,让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曾经的四处游猎,形成了一个个依靠农耕畜牧养殖为食物来源的稳定村落,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也由此产生,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饮食规格、享受到的烹饪技术的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举一个最能体现富人跟穷人之间饮食差距的例子:

出生于帝王之家的晋惠帝,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疾苦,也不明白百姓为什么要用植物来维系温饱,当他听到随从讲百姓因天灾无粮可吃,饿死众多的时候。这位皇帝却摇头嘲笑:“百姓愚矣,自寻死路。”正当左右不解的时候,他却“一语惊人”:“他们为什么不吃肉?”

显然这个皇帝根本就没有考虑食物的成本,在当时人与人之间从基础的食物上,早已经有了层级的划分,人虽然可以通过劳动维系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但未必能做到人人都能吃上自己想吃的东西,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

食物按照营养区分分为7大类,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7大营养物质构成了日常的饮食结构,通过营养物质的摄入,构成了人体,同时也提供了机体运转所必须的各种能量。最基础的需求是对热量的诉求,之后是对身体其他功能的需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不断对各类动植物进行分类筛选实验尝试,把人类不能进食的动植物剔除出去,入围的都是人可以接受的,在入围的这些食物中又不断分类,把供给能量最经济的谷物类作为主食来长期服用,把一些有助于改善口感的食物作为调味品来使用,并且不断进行功能细分。比如,肉可以补充蛋白质,部分药材可以解决疾患问题。就这样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来发掘食物底层的营养物质,跟人体结合的作用机理。功能食品就应运而生,功能食品是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后,人类对健康追求的必然结果。

说到功能性饮食,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用更完备的技术,驯化食物功能的过程,我们知道每一种食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功能,神农尝百草的伟大实践,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同的食材,在我们人体表现出来的作用功能是不一样的。食物与食物之间有着属于自己的相生相克,只要运用合理,就能够切实地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功能性饮食的革新就在于,将我们饭碗里的食物功能彻底地开发出来,再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整组合,形成更强大的功能性组合,用来切实满足人类各项健康需求的特殊食材,从而重组改良我们当下的饮食结构,让吃饭这件事更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功能性饮食必将接替饭式饮食,成为新饮食时代的主流,因为功能性饮食与我们生命起源的记忆有关-食物永远是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