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本书拟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对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展开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企业与政府两方面,提出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具体政策、建议和措施。本书共分为九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述评及研究重点、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与本书有关的主要理论有制度观理论、资源观理论和预期理论。在理论介绍基础上,分析理论对本研究的支撑作用。
第三章对我国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背景特征进行介绍。本章首先从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国制度环境进行分析,然后从研发资助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背景进行分析。
第四章为理论机理分析。首先分析梳理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理论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刻画这种影响机理。进一步,研究了在制度、政策环境不完善背景下,政企关系作为一种替代机制,对制度、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第五章对制度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造模型对政策环境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等进行计量分析。
第六章对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包括:(1)构造基础模型对政策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计量分析;(2)引入政策扰动条件下,对政策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3)引入政策环境变量与现金流交叉项,对政策环境影响的融资效应与研发动机效应进行分离。
第七章主要针对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第八章实证分析政企关系对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及其经济后果的调节作用。
第九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首先,对本书基本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相对应对策建议;其次,对本书主要创新点进行归纳;最后,针对本书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与规范分析法
对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文献进行广泛搜索与重点搜索相结合,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等领域相关研究文献。通过文献梳理、理清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与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研发投入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主要研究结论等。运用现有理论对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进行规范性分析,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围绕政企关系概念范畴、衍生机制以及调节作用产生机理展开理论分析。
2.模型推演法
在对制度及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演对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体作用机理进行刻画,在构建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拓展。
3.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采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过程包括变量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以及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分析旨在对理论分析假设进行验证。在分析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具体作用渠道时,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对行为意愿渠道效应与资金供给渠道效应进行分离。在分析政企关系的调节作用时,运用分组比对法,对所有权性质维度和政治关联维度下政企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经验考察;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对经济影响力维度下政企关系的调节效应展开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