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稿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非遗新视角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长兴百叶龙》的成功保护想到的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入选“国遗”名录项目“四连冠”,许多濒临危亡的项目得到了有效抢救,名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保护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不少非遗也已很好地作用于当代文化建设。

但作为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一员,觉得有些地方存在一些令人叹息的误区:要么将资源资料藏入档案库中束之高阁;或者把其纳入“祖宗的东西不能动”的樊篱,只是一种极其静态而又机械式的偶尔呈现;也有的将非遗改造得面目全非,用所谓“现代意识”信手涂鸦,进行着无知无畏式的“对传统的大胆创新”;如此等等。

认为“祖宗的东西不能动”者不知每个历史年代的“非遗”都会程度不同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而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的“包装”与“打造”,则是一种哗变与颠覆,是对原住民文化的嘲弄。

保护与保存不同。“三寸金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是保存,虽然其折射了旧社会女性身心的苦难,但它在现代社会不可能生存。极大部分“非遗”的保护则涵盖了普查、整理、研究、承传、发展等工作链。动态的保护是沿着人文的根脉,融合传统的本真性与时代的审美性,是知晓从什么地方来,应该往什么地方去的活性保护。置于民众之中动态的、活性的保护,是最佳选择的保护。

纵观2006年就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长兴县传统舞蹈《长兴百叶龙》的传承史,好就好在是一种良性的继承和发展。对于《长兴百叶龙》的保护,有着新时代人文意义上的创新,但根脉上仍承袭着传统百叶龙的基因与精魂。

中国龙舞的定名素有望形生义的心理定式。“百叶龙”,顾名思义它的龙身当由“百叶”组成,传统百叶龙的龙身为由888片荷花花瓣组成的荷花龙。此外便是它的突变性——民间艺人能在舞动中迅速用绝技将朵朵荷花串连成一条冲天而起的蛟龙。当年墨守成规过的《长兴百叶龙》在新世纪曾经遭遇过大滑坡。2000年5月在浙江省广场文化艺术节上,该舞只拿了倒数第一。

痛定思痛之后,该舞经当代修复、升级,巧运匠心,既保持了以上所述传统中的两个特色元素,又突破了情态的单一性,强化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手法,出色地演绎了湖水荡漾、荷叶飘逸、含苞开放、荷花变龙、蛟龙嬉游、龙变荷花等龙舞的诗美意境。只见百叶荷花龙在青翠滴绿的荷叶的簇拥下,俯仰翻滚,时而奋勇冲霄,时而婀娜缠绵……舞蹈自然入化,芳馥扑面却浑成无迹,观后不禁令人心驰神飞。由此,《长兴百叶龙》获得广大民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了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中国艺术节群文节目金奖,出访过新西兰、法兰西、韩国等国。

《长兴百叶龙》在一代又一代龙把手的交接中,在对当今人生滋味的品咂中,向涩果不断辞行,让花苞连连吐芳,架起联结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走向一个又一个盛大的节日。长兴县百叶龙艺术团、长兴百叶龙艺术有限公司的建立,更象征着百叶龙文化产业的崛起。如今的《长兴百叶龙》让古老的远行抵达现今,与时代的意识无缝链接,已是蜚声大江南北的新型民间舞蹈新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