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育:未来无限遐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7年,张荣寰就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不过2007年的中国互联网不过是一个冲浪工具而已,那时候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而这个理念也仅仅是在互联网以及科技圈里面小范围地传播一下而已。但在201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商的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都有大批传统第三产业参与,网上银行也是以实体银行业为基础,滴滴、快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交通业,而大批的融合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也正在兴起,还有几乎席卷整个服务业的O2O模式。

中国的很多名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互联网+”这个词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没有“互联网+”这个词,早先的信息技术也是从美国发源的。美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消费者在用电脑。对于他们来讲,“互联网+”其实就是信息的进一步延伸,把内部的数字化进一步与外部打通,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追本溯源,“互联网+”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美国电子商务学界所提出的“鼠标加水泥”的升级版。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给过去只靠一个想法、一个域名加几个程序员就去吸引风投的创业公司带来了改变。很多人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依托于实体产业的互联网模式,这种模式被麦肯锡公司称为“鼠标加水泥”模式。这个模式指的是指依托传统企业进行生产,通过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甚至是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渠道进行采购、分销和管理。这其实就是“互联网+”的雏形。

2014年两会上,互联网金融正式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国家意志。在这届两会中,雷军亦发出关于加快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建议。经过2014年,实体经济受损这道坎一过,就有了李克强口中的——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有了李克强的精彩语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

当然短短几十年间,“互联网”能够从诞生、普及,升级为“互联网+”这一新变革力量,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边界不断扩张,从而引发基础设施层次上的巨变。阿里研究院将“互联网+”仰赖的新基础设施变革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无限空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

“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提供服务的界面。

正是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大力提升,“互联网+”才获得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彰显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