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港口的形成:前提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由一条条海上航线构成,而位于沿海地区的港口就是每一条航线上的一个点,就如一串珍珠,航线就是连接珍珠的穿绳,而港口就是一个个珠粒,航线没有港口犹如珠链没有珠粒,没有港口的形成和繁荣就不可能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而优良港口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和地势等条件。区位条件决定了港口的位置,在港口规划布局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港口的区位条件。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口鹿特丹位于荷兰南部莱茵河与马斯河交汇处,是西欧大陆通往北海的重要入海口。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南部沿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西面是马六甲海峡,南面是新加坡海峡。新加坡港水域宽阔、水深适宜,很少受到风暴影响,适合船舶进出和停泊,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在我国,香港港位于珠江口外东侧,港湾深阔,屏蔽条件好,港内风平浪静;有15个港区,其中维多利亚港区最大,条件最好,平均超过10米深的港内航道使大型远洋货轮可随时进入码头和装卸区,为世界各地船舶提供方便而又安全的停泊地。广州港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河网密布,淤积少,海岸线资源非常丰富。宁波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赤道暖流与北太平洋寒流的背向回流,致使该地每年五六月至十月经常刮东南风、东风和南风,十月至十二月经常刮西北风、西风和北风,这一自然规律为建设宁波港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宁波港位于东海之滨,有漫长的海岸线、深水港湾,具有建设成为深水港口的有利条件。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从地形地势角度看,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上海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全年不冻港,便于通航。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来看,大多数海港都位于江海交汇处,具有港阔水深、淤积少和风浪小的特点,这样既便于船舶进出以及停泊,又便于货物沿江沿河低成本运输到海港再运往海外或者便于货物从港口沿江沿河低成本运输到内陆。从气候来说,大多海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可以利用风向变换的自然规律进行航行,这在古代主要依赖于风力的情况下是远洋航行的必要条件,现在由于机器动力的缘故,对季风气候的依赖性减弱,但充分利用季风气候的规律仍然可以为航行带来便利。从建筑港口的条件来说,大多海港都建于地势比较平坦开阔的区域,有利于货物低成本的集散。如果缺少以上优越的区位条件,港口即使出现暂时的繁荣,也很难长久维持。比如扬州在中国隋唐之际是南北水路交通枢纽和南北货物的集散地,也是各国使节从东南沿海北上西安的必经之地,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国际港口。但自唐开成年间之后,因长江江口逐渐东移,扬州离海越来越远,至宋元时期,江口移到上海,扬州作为海港逐渐衰落。
二、发达的交通网络
海港是内陆通往海上的门户,需要能够将货物从内陆转运到海上或者将货物从海上转运到内陆。因此,交通条件对于港口的形成非常重要。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的形成来看,港口与内陆之间的交通开始是内河运输占主要地位。与陆路运输相比,内河运输具有建设投资少、运费低的优势,但也具有运输的速度慢、时效性不强的弱点,适合运送对时间要求不是很紧的大宗货物,例如盐、茶叶、农作物、矿物和其他各种原料等。19世纪初期,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铁路逐渐成为连接海港和内陆的主要纽带,其重要性在20世纪超过内河运输。与内河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但具有建设投资大、运输费用稍高等缺点,适合运送时效性较强的大宗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逐步发展起来,使铁路运输在连接海港和内陆之间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就目前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的货物运输方式大都实现海陆、陆空、海空、海陆空等多式联运。
上海港的交通非常发达。铁路干线有京沪线和沪杭线,港区的开平、北票、张华浜和军工路码头均有铁路专用线;公路通过204、312、318、320国道,分别通往烟台、乌鲁木齐、拉萨和昆明,并与国内其他主要公路干线相通;航空方面,上海的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机场都是我国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国内航线遍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国际航线可通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此外,内河航道共有200多条,海上航线遍及沿海各主要港口。宁波港的交通也非常便捷。铁路运输方面,宁波、镇海和北仑三个港区均有专用铁路通入,并纳入国家铁路网,北仑港区铁路集装箱站已开办海铁集装箱联运业务。公路运输方面,沪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已建成,宁波处于上海大都市圈2小时交通出行圈之内。水路运输方面,海上与大阪、神户、釜山、香港、高雄等港口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和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水网运输中心和水陆运输枢纽,港口交通便利。在铁路运输方面,有京广、广九、广湛线与全国主干铁路相连,形成铁路运输网。在公路运输方面,与汕头、湛江、深圳等省内重要城市具有干线连接,公路网沟通闽赣湘桂等省区。在水上运输方面,广州港北距汕头200多海里,南距香港70海里,西距湛江200多海里;内河可达珠江水系的东江、西江、北江各港。在航空运输方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30多条,来往于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以及曼谷、新加坡、首尔、东京、迪拜和开罗等国外城市。可以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港口形成和发展的命脉所在。
三、强大的城市依托
港口城市是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纵观世界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大都是港口城市,港口的迅速崛起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城以港兴、港城共荣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壮大的普遍规律。城市为港口形成和发展提供可容空间,港口城市的规模越大,港口发展的可容空间就越大。城市可以为港口发展提供内在支撑,港口城市的交通、通信和服务设施是港口发挥作用的基础。城市的管理服务功能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港口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保障。另外,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港口功能的提升。
(一)城市是港口的直接腹地与资源提供地
港口的成长与其经济腹地密切相关。历史上港口城市的兴衰表明,港口之间的竞争就是经济腹地的竞争,拥有更大规模经济腹地的港口就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腹地经济越宽广富庶,对外经济贸易联系越密切,对港口运输需求就会越大,这将会推动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优化演进。作为港口直接经济腹地城市的规模不断膨胀,就会为港口的运输和生产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上海经济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上海市作为直接经济腹地的上海港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23万标准箱,从2010年开始超过新加坡港,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鹿特丹港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港口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广阔富裕的经济腹地。经济实力雄厚的鹿特丹市为鹿特丹港的发展提供了区域经济的支撑,而港口临近的英、法和德等西欧经济强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港口500公里范围内居住约2亿高收入人群对港口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城市为港口发展提供服务、管理与组织功能
港口城市拥有港口运作发展所必需的各种人力资源条件,并为港口及港航产业的发展提供土地,同时交通体系的建设也是港口城市为港口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港口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港口运转和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香港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具备良好的金融贸易环境和健全的管理体制。香港港口经过多年发展,货柜班轮航线密集,与内地港口相比,在港口服务、金融结算、通关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是形成香港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港口的各种对外联系都离不开城市的组织、协调与服务。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先进行规划。要通过规划确定港口的地位、明确港口的发展方向,严格按照规划指导港口的建设和发展。2016年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港口码头和航道设施以及集疏运体系,提升广州港在世界港口前列的战略地位,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00万标准箱,并在规划中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实施措施,这对广州港的未来发展将起到指引作用。
(三)城市的发展促进港区功能的提升
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的功能战略、服务范围、生产特点和地位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以城市为依托,港口逐渐由人流、物流的单一运输功能逐步拓展为集运输功能、物流业、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港口配套服务业为一体的复合功能,从而逐步形成面向海洋,以信息化、生态化为主的综合流通枢纽和海洋经济基地。
新加坡港是将功能单一的港口发展成为多功能港口的一个典型。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新加坡港是东南亚各国与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的货物转运中心,功能非常单一。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由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港口的竞争,新加坡港逐渐衰落。从1961年开始,新加坡不得不制订两个十年的工业化计划,采取措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先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形成了包括炼油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和海事工业在内的多种工业部门。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金融、通信和旅游产业。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新加坡港也由原来单一从事中转贸易的港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运输、通信、贸易、制造和金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流通港口。
四、雄厚的产业基础
港口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货物装卸和运输功能。后来随着商品经济和运输业的发展,商品流通的便捷性促进了港口产业的发展。产业是商品的来源,港口是商品流通的枢纽。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逐渐频繁,港口成为商品的交易中心,产业和港口的关系逐步密切起来。港口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港口运输业的繁荣,而物流业的发展也能增强港口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同时,金融贸易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港口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为港口提供综合物流活动的空间和内陆连接通道。另外,通信、电力等产业也是港口发展的基本保障。
比如欧洲的鹿特丹港已经在新水道沿岸发展一条以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的沿河工业带。在这一工业带,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尤为发达。鹿特丹港是欧洲化学品的主要运输港口,其他地区的原油经海运达到鹿特丹,一部分作为原料提供给炼油厂,其余的输往欧洲其他地区。港口充分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和水工建筑技术大力发展水工产品制造业和造船业。在工业带内,还聚集了许多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与航运相关的物资补给、废物处理、船舶检测等产业,为该地区十多万人员提供了直接服务于港口的相关产业岗位。此外,在这一带内还存在大量的银行、保险、调查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业机构,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港口服务产业体系,产业成为港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的产业发展同样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采取优惠措施大力吸引外资,加强对工业园区、造船修船业和炼油厂的建设,同时将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等私人企业收归国有,客观上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加坡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金融、交通、商业和咨询等服务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吸引了电脑制造业和石油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的跨国企业落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加坡港口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