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清末民初,随着女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心理开始出现裂痕,深处闺阁的女性开始萌生反抗诉求,从传统女性无才、无学、无识的噩梦中慢慢苏醒。一批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为获得经济和人格的独立,纷纷进入职场,成为职业女性。而在各种职业中,教师这一职业对女性具有很大吸引力。但当时女子主要从事的是中小学教育,认为这是母职的延续,而担任大学女教师的几乎没有。然而随着教会女子大学中女教师的出现,加上当时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学男女同校后,急需一批女性担任大学教师。女性留学人数的增长和女子职业思潮的兴起则为女性走上大学讲台提供了可能和准备。而在主观上,一批女性求知欲望强烈,文化素养中西融汇,个性上独立自主,刚强不屈,呈现出高于一般女性的自信和执着。因此,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大学女教师群体开始形成。大学女教师群体一经形成后,迅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知识精英群体。她们在大学这个舞台上,无论是教学、学科学术研究,还是管理、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发出了别样的光芒和风采,理所当然地成为女子解放运动和女子教育近代化的先驱。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群体更多的是关注她们的风流逸事,或者只局限于个体的研究,如对林徽因,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徐志摩因为她而抛弃自己的妻儿、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等,更多地把林徽因作为饭后谈资,而不是作为一个大学女教授、建筑学家,为了建筑事业如何呕心沥血,为了自己钟爱的建筑事业带病工作的执着追求,对这些人们不甚关注,甚至根本不了解、不知道;再如袁昌英,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她,有些人只知道她是著名经济学家杨端六的夫人,却不知她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28年,为工作忙碌、焦灼,倾注了她所有的青春和热情;人们只知道冯友兰、冯景兰俩兄弟的成就,却不知道他们的妹妹冯沅君在近代却是一颗大学讲坛上的星星,闪亮而成绩卓著;等等。可以说,目前学界对近代大学女教师群体的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跟这一群体的重要性很不匹配。
本研究试图对20世纪上半叶大学女教师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充分展现她们在大学的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风采,揭示这群大学女教师是如何以一种飞扬的姿态,闯入以前女子从未敢涉足的领域,或娓娓而谈,或低吟浅唱,或慷慨激昂。她们大方得体,精致美好,渴望着自己的渴望,追求着自己的追求,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们仍然温柔而坚强,就像在高寒地带盛开的鸢尾花,每一朵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自由,那么的耀眼。希望通过本研究,让我们对近代大学女教师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发现她们优雅外表下所蕴藏的一颗颗坚强执着的内心,让她们在历史的尘埃中重新熠熠生辉,闪耀其光芒。因此,研究意义主要是:
1.丰富近代大学教育研究内容
目前,学界对近代大学教师研究更多的关注点在男教师,而对女性研究主要涉及女子解放、女子办报、女子教育等领域,对大学女教师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她们的风流逸事,把女性作为大学女教师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几乎没有。因此,本研究以近代大学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及其特征,近代大学女教师的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风采予以详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大学女教师对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最后提出了近代女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碰到的几对矛盾,并总结了几条突围路径。这些无疑会大大丰富近代大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2.对当今大学女教师是一种激励
当今大学女教师地位已大大提高,然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并未彻底改变,很多女教师所遭遇的问题,其实近代的大学女教师也碰到过。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代大学女教师所处的时代比现在更加封建、更加保守,她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更加巨大。因此,本研究以近代大学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是如何消解女教师与男教师的矛盾,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教学、学术与管理的矛盾等,最终脱离传统的性别樊篱,演绎成近代一个个事业成功、人格独立,又富含女人味的大学教师。今天,我们重新研究近代大学女教师,揭示她们别样风采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辛酸,对当今大学女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和追求。